|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观点 » 正文

胡立彪:把质量打造成新的竞争优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07-18  浏览次数:869
核心提示:7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在听取了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后,李克强指出
   7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在听取了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后,李克强指出:“企业要发展,还要依靠改革。如果不靠自身改革,不靠创新,将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更包括体制创新,要改革调整企业管理方式,从过去‘拼价格’变为现在的‘拼质量’。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企业要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发展得好,才能筑牢经济的根基。那么企业靠什么兴呢?两个字:质量。只有像李克强总理要求的那样,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健康运行,才能提升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

    关于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企业已经开始有了清醒的认识。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企业代表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发言称:“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质量和技术问题。”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们不需要政府补贴,我们就希望公平。希望国家有更严格的行业标准限制,让市场主体发挥作用。”董明珠强调的是宏观质量概念,而刘永行看中的标准则是更基础的质量要素。

    不过,我国企业质量意识虽有增强,但离形成真正的质量竞争力优势还有很大距离。从近些年世界各类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看,我国的数据特点是:总量排名比较靠前,平均指标比较落后,综合评价整体排名靠后。必须承认,我国与经济强国相比,还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核心竞争力不强、出口产品层次偏低、尚未形成一大批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等4大差距。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我们要有新的竞争战略,这就是把“以质取胜”作为核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对企业而言,就是不断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创造自主品牌,打造中国企业新的竞争力——质量竞争力。

    向质量要竞争力,必须要增强卓越质量意识,这也是质量概念本身的第一要义。而所谓卓越质量,概而言之,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让客价值(Customerdeliveredvalue)最大化,取得最佳经营绩效的质量。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在满足符合性、适用性、满意性质量要求的基础上,能使顾客惊喜的个性化质量。卓越质量不仅关注企业(组织)对顾客需求的识别与满足程度,而且关注企业(组织)在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过程中的成本、效率与经营绩效。

    海尔的产品之所以在海外市场能够站住脚,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非常注重卓越质量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能够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事实上,海尔做到的卓越,是一种质量意识的转变或者更进一步说是提升。在国内市场,消费者都非常熟悉也基本都接受了保修这种服务,但在国外市场却不是这样,必须要把保修改为保证才行。比如在美国家电产品上门服务每次平均费用为75美元(主要是维修工人工资),而中国的许多家电产品在美国只卖100多美元。这样的对比就等于是告诉用户:别买这种产品。因此,在美国就不可以有修理这么一说。怎么办?只能把原来的两年保修期改为保证期。换句话说,就是两年之内保证不出质量问题。从保修到保证,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海尔最终做到了,我们因此也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其他企业也能够做到。当然,在质量方面,挑战还有很多。我们的企业要打造出新的质量竞争优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要求,“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企业自己首先要强身健体。要通过严把质量、严格管理,把自己做强做大。”   

 
  来源:《中国质量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7566.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质量 胡立彪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