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的实施路径
按照“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既定的原则和程序,对进出口工业品企业实施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并以企业质量信用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针对不同的质量信用等级,结合产品风险分级、安全风险预警等因素,确定差别化的监管方式,根据质量信用变化情况实时调整信用等级和监管方式,形成质量信用分类监管闭环。
(一)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
1.对企业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定。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首先,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企业守法情况、质量管理能力、产品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等方面采集信用信息,计算出信用等级分值,得出质量信用的初评等级;其次,在初评的基础上,由专家组依据《质量信用等级评定规则》进行定性评定;综合定量、定性评定结果,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2.推动进出口企业的质量信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参与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将其他监管部门采集的失信记录,作为质量信用评价的参考内容。
3.按照“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信用管理机制。包括在实施注册登记、备案许可、强制性认证、执法稽查等管理工作以及给予直通放行、无纸化报检、绿色通道等贸易便利化措施中,都与质量信用情况挂钩,作为基本准入和考核条件,鼓励企业重质量、讲信用。
(二)实施产品分类风险分级
1.按照消费品和非消费品进行产品分类。将消费品分为ccc认证产品和非CCC认证产品两大类;将非消费品分为入境验证类产品和非入境验证类产品两大类。
2.根据产品特性、产品用途、质量信用和其他因素,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风险评估要素和标准。
3.按照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一般风险实施产品风险分级。根据风险不确定性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对于突发性重大质量事件或风险警示通报产品,及时调整风险等级。
(三)实施精准化监管放行
1.合格假定、信用放行。对出入境货物在信用评价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合格假定、即报即放的监管放行方式。主要适用于高信用等级企业、一般风险等级产品的进出口监管。
2.合格审查、验证放行。对出入境货物与相关证明文件实施符合性审查,包括验证批准证书、证明文件,采信第三方检测报告,核查货证相符,实施审查合格即签发通关证明的监管放行方式。主要适用于信用等级高和较高企业进出口验证类产品的监管。
3.抽样检验、检测放行。对出入境货物实施抽样检验,或委托指定的第三方机构承担抽样检验,实施抽样后予以签发通关证明的监管放行方式。检测结果作为调整监管方式的依据,并对检测不合格的商品予以通报召回、责任追溯。主要适用于信用等级低的企业的进出口产品监管。
4.事后监督、监管放行。对出入境货物直接签发通关证明予以放行,实施事后监管、跟踪督察、责任追溯,确保商品符合安全要求的监管放行方式。主要适用于进口较高风险产品的专项质量督察和进口高风险产品的跟踪验证。
二、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的试验成效
(一)促进贸易便利化
通过部门职能重组,工作流程再造,实施检验、检疫一体化监管,实现证单流转全程电子化,对信用核放批次自动分单、自动回执、自动通关单电子信息发送、自动结果登记、自动归档,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促进了贸易便利化。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的进出口货物,50%实现快速核放、即报即放,检务窗口零等待;40%实现快速验放,口岸验证、检疫查验一起完成;10%实施重点监管,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
(二)提高监管有效性
将信用等级作为分类监管基础,同时通过风险分析,将每个HS编码赋予相应的产品风险等级,并植入系统,实现格式化、菜单式的管理,有利于集中力量监管重点对象,提高把关成效。今年1月至6月,苏州局工业园区办事处监管成效明显提升,从进口工业品中发现不合格批次218批,比去年同期的46批增加172批。
(三)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守信便利、失信惩戒”。以“质量信用”作为调整监管方式的重要因子,倒逼企业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持续提升质量信用管理能力,弥补了因“缺少诚信”而使市场失灵的问题。从而培育出一批质量信用好、质量管理优、质量水平高的优势产业和示范企业。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建成国家级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获评AA级诚信示范企业1家,质量信用A级和B级企业占90%以上,未出现D级和严重失信企业。
(四)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事实一再证明,产品质量问题,特别是恶性重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往往与企业的信用缺失有着必然联系。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模式的实施,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实施企业信用等级动态调整的管理办法,让信用成为企业的通行证;通过有效的激励和惩戒机制,促使企业在质量信用问题上不想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从而使经营者更好地发挥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筑牢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
(五)实现检验检疫机构职能转变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具体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新模式,做圆了“放”和“管”两个轮子,突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管理角色定位为质量信用的倡导者、市场规则的监督者,对失信主体的惩罚者,真正实现了监管部门的职能转变。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管能力。
长期以来,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人员习惯于对商品品质进行检验。从成品检验到过程检验、从批批检验到抽批检验,始终没有突破以商品质量检验为主线的做法。实施质量信用监管新模式,既是监管理念的创新,也是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要顺利推进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模式的实施,关键是要加强人员培训,帮助一线工作人员转换角色,提升监管能力,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抓观念转变,从思想观念上实现检验向监管的转变;二抓方式转变,从工作方式上由“检产品”向“管企业”转变;三抓能力转变,实现从检验员向调查员、验证员和管理员转变。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花大力气组织专题培训,使一线监管人员尽快提升善于沟通协调的能力、掌握质量法律法规的能力、精通现代质量管理技术的能力和熟悉质量关键控制点的能力。通过培训,真正使一线监管人员懂监管、会监管、能监管。
(二)要明确监管重点,实现精准化监管。
实现精准化监管,要明确监管的重点产品、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重点产品(三类):危化品、消费品和高风险玩具。重点内容(三项):(1)《产品质量法》、《商检法》等质量法规的落实情况;(2)《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确定的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五项要求的落实情况;(3)进出口产品退运、召回、通报、投诉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重点企业(五种):(1)有出口产品退运、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2)出口产品有国外官方通报、召回的企业和进口产品有消费者投诉经查实确有质量问题的企业;(3)有质量信用不良记录的企业;(4)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者质量管理体系失效的企业;(5)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
(三)要完善监管系统,实现全程电子化。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实施信息化,要兼顾信息化系统的前瞻性和稳定性。在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模式中,苏州局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资源,以国家质检总局的“集中审单系统”、“电子监管系统”为主干,以“信用管理系统”为支撑,建立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管理平台。利用集中审单系统,使非高风险产品实现自动审单、自动分单,自动回执、自动发送通关单电子信息、自动结果登记、自动归档;利用电子监管系统设置监管规则。依靠信息化系统,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代理企业和收货人、非高风险产品实施全程无纸化,对须查验检验的货物信息,通过电子回执方式通知报检单位,真正做到检验、检疫、监管一体化,证单流转全程电子化。通过开发“数据交换平台”,对接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和地方电子口岸监管系统,成功实现检验检疫申报一个界面、一次录入,布控指令统一发送,综合评定结果一次完成。目前,苏州工业园区60%的报检批次已经实现全程电子化,得到了广大进出口企业的点赞。
苏州局在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半年的实践证明,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模式是放得快、管得好、促进现阶段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的检验检疫监管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