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仪器设备 » 正文

质谱图解读可能决定“福建念斌案”被告生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06-30  浏览次数:758
核心提示: 6月25日,福建念斌案再次在福建高院二审开庭审理。该案距离上一次开庭,已有11月之久。在过去的8年中,念斌案历经9次庭审,4次死
      6月25日,福建念斌案再次在福建高院二审开庭审理。该案距离上一次开庭,已有11月之久。在过去的8年中,念斌案历经9次庭审,4次死刑判决,6次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期。

最高法6次批准延期,已属史无前例。这起广为人知的司法悬案,将如何落幕?念斌案中的核心焦点“质谱图”,又为何此前七年艰难寻觅而不得,却在庭审前突现?

[案件背景]

2006年7月27日,福建省平潭县澳前镇澳前村发生一起中毒案,两名孩子死亡——丁云虾10岁的大儿子俞攀和8岁的女儿俞悦。

警方侦查认定系念斌投毒。该案疑点重重,引发旷日持久的审理。

2010年10月,在第三次死刑判决之后,最高法作出刑事裁定书,认为一审判决、二审裁定念斌犯投放危险物质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核准死刑,并撤销福建高院的二审裁定,发回再审。

福建高院经过重新审理,于2011年5月撤销一审判决、发回福州中院重审。2011年11月,福州中院再次判处念斌死刑。在念斌上诉一年半后,福建高院直到2013年7月4日才正式开庭二审。之后,又于2014年6月25日再次开庭审理。

6月25日上午,在进入法庭参加庭审的途中,念斌案的几名辩护律师遭到被害人家属殴打。被害人家属情绪激动,视辩护律师为敌人。

念斌的家属则始终认为,念斌是被冤枉的。在历次的庭审中,双方家属冲突不断。

8年未决,案件的反复审理,让双方的家属都失去了耐心,司法的公信力正在被消耗。

庭外热闹,庭内却是一种需要冷静分析的深奥。6月25日的庭审中,控辩双方所要争论的核心,在于是否真的检验出了毒物氟乙酸盐,检验是否符合法定的操作程序。而“质谱图”这种对于普通人来说如同密码一般的东西,也悄然浮现。

7年后质谱图终于现身

质谱法是什么?百度百科解释:“指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通过制备、分离、检测气相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一种专门技术。”比如,在一起毒品案中,公安机关要通过一种技术手段证明缴获的“大麻”就是大麻,质谱法便是现在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在念斌案中,警方便是运用质谱的检验方法,认为死者系氟乙酸盐中毒,进而锁定投毒者为念斌。

“我是被冤枉的,他们刑讯逼供。”8年来的每一次庭审,念斌都会重复这句话。但通过认定刑讯逼供来推翻一个影响重大的命案,对于辩方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作为念斌的辩护律师,张燕生接手此案已有6年。而所有的调查、质疑,在辩方看来,却是另外一个拼图:案件疑点重重,与刑事案件定罪所要求的“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相差甚远。

一些检验报告的疑点让张燕生相信,那些隐而不见的质谱图,将是解开整个案件真相的终极关键,因而向法院持续申请调取质谱图。

比如,案发后,警方在念斌通往被害人家厨房的门上提取到门把一个,鉴定人对于门把的分析意见是:倾向于认定门把上的残留物含有氟乙酸盐。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是极不严肃的表述。”鉴定结论引发了专家质疑。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毒物麻醉药品鉴定处原处长张继宗对记者说,他早在2009年就对法官表示,这个意见书极不科学,而从后来调取的质谱图分析,不能得出含有氟乙酸盐的结论。

事实上,在大量的刑事案件中,质谱图一般不会成为辩论的焦点,在控辩双方对于基本事实没有争议的情况下,控方只会宣读检验报告及其结论。

在念斌案中,质谱图并未附卷提交,这使得辩方无法洞察检验报告的依据。张燕生打了一个比喻:“就好比一个人去医院检查,你说我得了肺病,那我想看下片子总可以吧?”

2013年7月2日,在福建高院第三次二审第一次开庭的前两天,承办法官终于通知张燕生,福建高院向警方调取了念斌案检验结论所依据的质谱图。

结论是不存在氟乙酸盐

根据2013年新刑诉法的规定,7月4日的庭审可以邀请专家证人出庭,在法庭上向法官解码质谱图。但直到7月3日晚上,辩方聘请的专家才从北京赶到福州拿到质谱图,“第二天就要开庭了,时间紧张得让我们与专家沟通的时间都没有。”在张燕生看来,庭前两天才给质谱图,更像是对辩方的一次突然袭击。

法庭上,辩方专家证人通过分析质谱图,认为公安的检验程序出现了问题,比如:所有的检验过程均未做仪器设备的空白对照,这一严重违反检验操作程序的行为,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重大错误,所以在业内是严格禁止的;检验本案毒物来源——卖鼠药的老人杨云炎制作鼠药的工具上检出氟乙酸盐的检验结论是错误的。

休庭后,7月18日,张燕生再次委托国内顶尖的法医毒物学专家和法医病理学专家对该案有关毒物检验报告和质谱图等进行论证。

专家们却发现了诸多无法解释的“神鉴定”。比如,死者的心血、尿液中检出了氟乙酸盐,而肝、胃中却没有检出氟乙酸盐;从洗干净的高压锅和铁锅中检出氟乙酸盐,在中毒死者的胃中却未检出氟乙酸盐。

“从科学的角度这是不可能出现的。”北京市华夏物证鉴定中心法医室主任胡志强认为,毒从口入,肝、胃里应该浓度最高。

张燕生继续寻找相关专家对质谱图进行分析,最终将目光转向香港。香港特区政府化验所被认为是整个亚太地区毒物化验最权威的机构。作为皇家澳洲化学学会的院士,香港资深毒理专家莫景权在1995到2006年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香港特区政府化验所的高级化学师,主管毒理学组。

2014年1月22日,张燕生第一次去香港递交了材料,为保证鉴定意见的公正,此次她并未与莫景权见面。春节过后,2月6日,张燕生去香港取结果,专家的结论与国内毒物专家结论一致。

莫景权发现了两处重要的矛盾之处:同一份质谱图,既被充当心血样本,又被充当尿液样本,还与死者的呕吐物一模一样;而另两份尿液、呕吐物的质谱图,原本就是氟乙酸盐的质谱图样本。“打个比方,如果同一个号牌出现在两辆不同的车上,那么必有一台车是套牌。毒物检验,也是如此。”

莫景权说,还有无法解释的问题是,警方的系列材料中,有的已经签署确认的报告,其显示结果的日期,竟然比进行质谱检验的日期还早。换言之,还没检测,结果已经先出来了。

京港两地专家的意见高度一致,用严谨的语言表述是:本案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氟乙酸盐曾被使用过。

对于念斌案来说,京港专家的这些结论,无异于石破天惊。

[核心焦点]

一夜之间冒出来的153份质谱图

2014年3月15日,念斌辩护律师张燕生组织了京港两地专家,联合“会诊”。

北京的会议室里,有张继宗、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原高级工程师宋朝锦、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分析中心研究员肖宏展等6名专家。曾先后主管香港特区政府化验所毒理学组的莫景权、王永成远程连接。两地的毒物专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毒物“解码”。

今年6月11日,张燕生接到福建省高院的通知,可能将于6月25日再次开庭审理念斌投毒案。

在通知重新开庭之前,控方向法院再次提交了大量证据,这些证据是8年来从未提交过的“新证据”,包括153份毒物鉴定原始数据和数张中心现场照片。

这让张燕生感到愕然。多年来,她沿着念斌案的发展逻辑突进,从口供到物证、从检验结果到质谱图,不断地申请调取相关证据,每一次都是艰难获得。在要求调取质谱图时,“起初警方说相关资料丢了,去年7月开庭前几天才提交了26张质谱图,现在又说还有那么多没提交。”

这令辩方不满。此次开庭前的庭前会议上,张燕生要求法院对证据“关门”,因为历次庭审,针对辩方的每一点质疑,控方就像挤牙膏,“今天做一个说明,明天补一点证据。”

针对辩方毒物专家的质疑,警方在庭前又提交了一份“说明”,解释称,那些被专家质疑程序混乱、结果错误的质谱图系“归档失误”。言下之意,是归档时搞混了。

福州市公安局2014年1月6日向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发函称,153张质谱图,是在“整理念斌案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可以进一步佐证原有的鉴定结论。

在6月25日的庭审中,辩方的两名专家证人分别为教授级的专家汪聪慧和宋朝锦;而代表控方出庭的为北京市公安局、浙江省公安厅的两名资深毒检专家。

法庭上,对于念斌案中的毒物检验报告的检测结果,控辩双方的专家观点不一,辩方专家认为未检出毒物,而控方专家对此前的检测结果予以支持。

但显然,专家对质谱图的解读与辩论,法院如何进行判定和采信,将左右那个被关押了8年、判了4次死刑的念斌的命运。
 
  来源:潇湘晨报数字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7123.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