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综合 » 家居建筑 » 正文

终结“伪绿色”建筑 创造环保宜居环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04-22  浏览次数:749
核心提示:绿色建筑始于十几年前,国内不少高端房地产企业试水绿色建筑领域,他们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建造了一批经典项目;2006年,
绿色建筑始于十几年前,国内不少高端房地产企业试水绿色建筑领域,他们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建造了一批经典项目;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布,绿色建筑开始在部分地区大面积推广;2013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全国性的大规模绿色建筑行动开始;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把绿色建筑行动引入保障房建设中。但是,随着绿色建筑风生水起,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很多绿色建筑空有其名,缺乏内涵,“伪绿色”建筑频现。

  原因:概念炒作,缺乏绿色施工和运营

  措施:监控建筑生命全周期

  日前,记者走访了北京某绿色住宅小区的几位住户,他们当初都是冲着“绿色”概念购买该小区住房的。但是真正入住后,当初宣传中提到的很多“绿色”设施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仅仅成为了一种摆设。对于这种建筑,有专家称其为“被刷绿”的建筑,他们认为,这些建筑并不能真正提高使用者的居住品质,仅仅是在炒作“绿色概念”,属于“伪绿色”建筑。

  除了主观上炒作概念的因素,缺乏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也是“伪绿色”建筑出现的两大主因。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业内专家一再强调,现阶段,比较容易实现绿色标准的是设计阶段,而施工和运营阶段则较难控制。

  在一个写字楼项目的建造工地上,记者询问一名正在整理钢筋废料的工人是否了解绿色建筑,对方一脸茫然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当记者问及他正在整理的这些钢筋废料是否会回收再利用时,他也表示不知道。

  通过走访几个工地,记者发现,现在的工程施工方缺乏绿色施工理念,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多是粗放型的,资源、能源的浪费较为严重,环保建材、可再生回收的建材使用比例很小。而且,建设方对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普遍认为施工人员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不是技术工作者,导致施工质量不高,造成部分材料、能源浪费。

  另外,运营也是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之一。全球知名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环境服务部总监薛建向记者介绍说,我国绿色建筑运营水平不高,源于长期来的“重建轻管”,其中有体制问题,也有运营机制问题。建设者只是追求建成了多少绿色建筑,而不去承担运营的责任;管理者则是被动地去运营、管理绿色建筑。从经济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高于传统建筑,在低物业收益的状态下,不少物业管理机构其实是把绿色建筑视为一种负担,常因某些理由不时停用一些绿色设施。

  因此,薛建指出,发展绿色建筑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长期的评价系统,要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控制和监督。不能仅仅考虑建筑的静态状态,而是要在整个运营、维护过程中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原因: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措施:将绿色建筑转化为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薛建认为,在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初期,政府行政干预的带动和促进可以对其产生很大帮助。但是,仅仅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难免会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行为,也有可能会造就一批“伪绿色”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绿色建筑转化为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才能使其得到真正发展。薛建说,让市场看到绿色建筑所带来的效益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只有综合效益得到全面提升,绿色建筑产业才能获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认为,绿色建筑的效益可以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一般来说,显性效益可直接体现出来,且受益主体清晰;而隐性效益一般不直接体现出来,受益主体多而杂。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即是其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其隐形效益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已有的绿色建筑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绿色建筑可以实现24%-50%的能耗节约,降低33%-39%的温室气体排放,节约40%的水资源,减少近70%的废弃物排放。如果能够制订相应的奖励机制,将这些节约下的能源转化为设计、建造、运营、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可以直接认知的经济效益,“伪绿色”建筑将彻底失去存在价值。

  原因:建筑运营方、使用者缺乏环保意识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绿色概念

  “我家小区是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建造的,阳台上设置了雨水回收系统,用于回收雨水浇灌小区绿地。但是,现在很多住户把洗衣机放到阳台,把雨水回收系统当作下水管道,用来排放污水。”薛建说。近年来,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对此,薛建指出,绿色建筑的实践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建筑运营方、使用者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确保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实现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他说:“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多花一点儿时间和资金,让老百姓更多地了解绿色建筑,不仅要让业内人士了解,更应该让基层群众了解。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如果能够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将对绿色建筑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提高绿色建筑的社会认可度,北京市去年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培训工作,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以“建筑绿标,怎样让生活更环保”为主题,向广大市民介绍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工作情况,以“发展绿色建筑,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报纸上进行宣传,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创建了“绿色建筑我参与”专题板块,及时发布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规范、工作动态,并与网友在线沟通。

  正在观看绿色建筑社区宣传展板的张阿姨说:“以前我觉得节水、省电就是绿色了,通过媒体和社区的宣传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是要少用,而且要实现循环利用。”

  由此可见,在基层普及绿色建筑概念,让百姓了解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可以有效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彻底消除“伪绿色”建筑的生存空间。

 
  来源:SGS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5604.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