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针对民用口罩没有具体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国内目前无法检测防霾口罩质量
“医用口罩能不能防霾?平时有无必要戴?”3月26日,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组织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开放日活动现场,不少参加活动的人员带着这一疑问,奔着观摩口罩检验,分批进入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以下简称北检所)材料检验一室。
实验室面积虽然不大,但名气可不小。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检所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普通脱脂纱布口罩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起草任务,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医用防护用品检测实验室。
从人群中探出头,记者现场观看了一个医用口罩过滤效率测试实验。
“医用口罩干什么用的?”未等实验正式开始,就有参观者忍不住提问。
“按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来分,医用口罩包括普通医用、医用外科和医用防护3类,性能评价指标不相同。”北检所材料检验一室主任岳卫华,手拿防护等级最高的医用防护口罩举例称,其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对微小带病毒气溶胶或有害粉尘的过滤效果显著,关键性能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PFE)和密合性。
“能防霾吗?”答复的话音刚落,又有参观者赶紧问道。
“从滤料上说,医用口罩主要针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因为医学环境基本没有油性污染物。”岳卫华解释称,依据美国呼吸防护协会制定的标准,医用口罩滤料级别分为N、R等,R级别口罩滤料,对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都有效,N级别滤料主要过滤非油性颗粒物。霾由固体颗粒物、粉尘、微生物等混合体构成,既含有油性颗粒,也含有非油性颗粒。而医用口罩主要阻挡非油性颗粒,对油性颗粒基本没法“招架”。
“医用口罩只对非油性的,像汽车尾气、路上施工沥青等带有油质的都防不了。”现场参加活动的北京安贞医院感染科前主任、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专家李元春也同意上述观点。
说话间,实验员刘思敏拿起一个口罩,放到一台自动过滤材料测试机器上,将2%氯化钠溶液通过专用设备雾化成0.3微米的气溶胶颗粒,模拟空气中的非油性污染颗粒,然后在规定的气体流量下,使这些气溶胶微粒穿过口罩,通过对比过滤前后的微粒数,得到口罩的过滤效率:0.722%。
“100%减去这个数值,就是过滤效率,能算出这个口罩的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刘思敏指着机器讲解道,简单说,就是使气溶胶颗粒通过口罩,然后检测口罩阻挡了多少颗粒物。如果阻挡了90%以上的颗粒物,那么这个口罩就是N90型;如果阻挡了95%以上,就是N95型。
按照防护等级,从低到高,医用口罩主要分为N95、N99和N999三个类型,数值越高,代表过滤效率越好,产品所用滤料也相对较厚。PFE主要评价口罩对空气中非油性颗粒的阻隔、过滤效率,国家标准规定医用防护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95%。
据专家介绍,目前在口罩试验方法上,要么用油性污染物进行评价,要么用非油性的气溶胶发生物来评价,现在还没有能够模拟霾的污染物来进行实验评价,即国内目前没法做所谓防霾口罩的质量检测,因为针对民用口罩没有具体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在活动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防雾霾口罩区别于医用口罩,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作为在医疗机构环境使用的医用口罩,需要颁发产品注册证书,后面都有登记表,标明产品性能指标、适用范围。如果厂商声称是医疗器械,可从相关途径查询到注册证号,辨识真伪。另外,医用口罩也会批准适用范围,超出适用范围进行描述,属于夸大宣传,是一种违法行为。
从现实使用看,随着雾霾天气加重和持续,N95以上级别的医用口罩备受追捧,厂商也以此卖力宣传,市场产品鱼龙混杂。专家认为,选择口罩不宜片面追求过滤效率,长期误用“不对口”的口罩,比如特定环境使用的N或R等级滤料口罩,有可能留下健康隐患。李元春等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根据雾霾中污染物的情况,出台产品标准,规范市场。
“安全生产防护或医疗防护口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使用。(防霾)也可以选择防护级别特别高的,但肯定人就不舒适,天气越来越热,户外活动会呼吸困难。”岳卫华建议,基于个人体质情况及天气状况选择购买,如果雾霾不重,戴一个轻薄口罩就行;污染严重,个人又很在意,可以选择滤料级别高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