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号探测器有望成为首个降落在彗星上的人造物体。图片来源:欧洲空间局
2014年出版的第一期《自然》杂志公布了新的一年值得期待的研究成果。
转基因猴子
包括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遗传学家Erika Sasaki和干细胞生物学家Hideyuki Okano领导的团队在内的几个研究小组,希望创造出有免疫系统缺陷或脑部病变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这可能会造成道德方面的忧虑,但也将令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人类相关疾病的治疗。(小鼠模型并不适合于这一类型的人类疾病研究。)这项工作可能会用到2013年风靡全球的一项基因编辑技术:CRISPR。
空间探测
欧洲空间局罗塞塔号探测器将尝试登陆彗星,有望成为首个降落在彗星上的人造物体。如果一切顺利,它将于11月降落在留莫瓦·格拉西梅彗星上。9月,火星也将“热闹非凡”,它将迎来两位新客人:美国宇航局(NASA)的MAVEN探测器和印度的轨道飞行器。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终于将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在高5500米的夏普山上寻找水的证据。回到地球,NASA计划发射一个用于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轨道飞行器。
神经学成就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拉谟市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家Miguel Nicolelis研发出一种受大脑调控的外骨骼装置,他希望能令一位脊髓损伤患者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踢出第一个球。与此同时,其他针对瘫痪病人的实验也在开展。研究者试图将其大脑同瘫痪区域重新建立连接,而不是之前常使用的机器手臂或外骨骼等治疗方式。在基础研究方面,神经科学家期待通过美国和欧洲的大脑研究项目(诸如欧盟“人类脑计划”)获得更多的资助。
新药
在医药产业中,所有的目光都集中于两个相互竞争的抗体治疗试验结果——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统抗击癌症。这两种药物分别是Nivolumab和Lambrolizumab,能通过阻断会抑制患者体内攻击肿瘤的T细胞的蛋白质发挥功效。在早期测试中,相较于类似的Ipilimumab疗法,Nivolumab在患者体内诱发了更好的反应。Ipilimumab于2011年问世,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
可再生能源革命
一种被称为钙钛矿的半导体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钙钛矿成本低廉,研究显示其转化率已超过15%。2009年最初发现钙钛矿这一效用时,其转化率仅有4%。2014年钙钛矿转化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突破20%。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希望研制出不含铅的钙钛矿。
艾滋病治疗新希望
2013年,两个研究小组发现,作用于一系列艾滋病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能快速清除猴体内与艾滋病相关的病毒。科学家将推进针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实验,预计在秋天得出相关结果。与此同时,2013年用于治愈一名携带艾滋病病毒出生的婴儿的技术也将被更广泛地应用——在婴儿出生前使用高剂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微型测序仪
2014年,一种DNA快速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在经过十年发展后将在整个测序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测序技术采用电泳技术,借助电泳驱动单个分子逐一通过纳米孔实现测序。英国牛津大学纳米孔技术公司计划发布第一批来自U盘大小的一次性测序仪产生的数据,科学家正在针对这些测序仪开展测试。相比其他技术,纳米孔测序有望提供更长的读长(例如,可应用于细菌DNA混合样本测序),并能实时显示结果。
气候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于11月完成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和第三工作小组的研究报告将侧重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如何适应或缓解这些影响(第一工作小组的报告已于去年完成)。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希望各方在9月美国纽约气候峰会上能达成有关碳排放的“大胆承诺”。在研究领域,一项耗资12.4亿加元(约合11.7亿美元)的加拿大大型碳捕获和储存项目将在4月开始商业运营。该项目位于萨斯喀彻温省的边界大坝煤炭发电厂。
“微波”荡漾
欧洲空间局普朗克卫星团队将公布有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数据。目前为科学界所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认为是“大爆炸”的“余烬”,并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宇宙空间。“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温度极高,之后30多万年,随着宇宙膨胀,温度逐渐降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正是在此期间产生的。
干细胞再生
一个日本团队将启动首个在临床试验中使用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但不要期望结果会很快出来。加州圣塔莫尼卡市先进细胞科技公司表示,将会发布两个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试验的数据——目前只有这两个试验获得了美国药品监管机构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