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30日发布了11月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督查情况,并通报了此次督查发现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33家企业和单位名单。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工作继续进行“一月一督查”,督促地方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1月份,全国出动执法人员71463人次,检查工业企业6307家、施工场地9190个(建筑面积28354万平方米)、餐饮服务企业22978家。共发现涉及环境违法的工业企业805家、环保不达标的施工场地719个、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服务企业8572家,已完成取缔关闭小作坊890家。
11月19日至29日,环保部环监局、应急办、华北、华东环保督查中心,交叉抽调各省环境监察骨干人员,联合组成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6个省(区、市)的15个城市进行了督查。督查采取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形式,以暗查为主,每组都邀请媒体记者参加。同时,环境保护部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4个环保督查中心分别对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辽宁、陕西、甘肃和青海等9省(市)的22个城市进行了督查。
督查发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一是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等环境违法问题仍然不少。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无组织排放情况严重。三是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土小”企业与落后产能未能及时淘汰。四是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秸秆落叶焚烧、居民燃煤散烧污染贡献不小,在个别地区尤为突出。
有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部将督促有关地方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处理处罚到位和整改到位。目前,各地正按要求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记者30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 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 %、25%和26%。
研究显示,沙尘天气常对春季气溶胶有重要影响,而在秋冬季节,来自建设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是土壤尘的主要来源。燃煤源在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贡献春、秋季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硫酸盐、硝酸盐等组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在夏季和春季的贡献最高。
研究表明,对于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六类主要组分来说,北京的南部地区是来源可能性最高的区域。来自北京南部的气流常携带较高浓度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含碳气溶胶,西北向的气团则含有较多的土壤尘和含碳气溶胶。北京发生雾霾时,来自南向的气流会使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浓度变得很大,这可能与高湿度的云雾中较强的非均相反应以及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周边省份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会带来跨境传输的污染。治理北京本地空气污染,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区域联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