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对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监测仪、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台站首次提出明确定义。其中“地震预警”指,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横波到达之前给目标发出警告,以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技术。而为实现上述目的,布设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及配套设施、场地等即为“预警监测台站”。
为保障预警准确性,减少误报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规范》提出监测台站应避开大型马达、泵站、管道等震动干扰源,发电厂、高压变电站等电磁干扰源;避开地震断层至少200米;应相对均匀分布、间距不大于15公里,在潜在震源区、高烈度区可加大布设密度;必须安装电源、电讯线路避雷器等。在地震预警中,每一秒背后都可能是无数生命,为此《规范》对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也提出“响应速度”指标,包括同步支持有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据远程自动断点续传、远程自动数据补救等,必须达到数据3通道采集,内部时钟精度优于30毫秒、通讯延迟小于1秒等。
上述指标在本月24日,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的“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成都市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台站建设规范》审查会”上获得通过。专家审定认为,该标准在我国迄今还无地震预警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背景下,率先对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台站的建设进行了规范,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成都市于去年底建成国内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其采用的“ICL地震预警系统”目前已在国内11个省市、56万平方公里内实现覆盖。此项标准也是成都市防震减灾局与技术提供方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大量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试验基础上制定的。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徐水森透露,地震预警系统包含预警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信息接收等多项技术,目前成都正继续研究制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标准、多种行业应用标准等,以形成地震预警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