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对进口玩具的标准逐渐提高,处罚力度日益加重。我国玩具业难以招架欧美国家的技术壁垒。
今年7月20日起,欧盟将开始实施欧盟史上最严格的《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根据最新指令,欧盟对玩具生产材料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特定重金属的限制从8种增加到19种,并首次禁用或限用66种致敏性芳香剂等。
美国玩具安全新规今年也准备实施新的铅含量标准——从目前的300PPM降低到100PPM。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都纷纷制定新的安全标准或对标准进行升级。
同时,进口国也大幅度提高了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3月份,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表决通过了关于违规处罚的最终规则。违反消费品安全法(CPSA)、联邦危险物质法案(FHSA)以及可燃纤维法案(FFA)的单项违规最高罚款额从8000美元提高至10万美元,多项违规最高罚款额从180万美元大幅提高到1500万美元,提高近10倍。
新规的频频出台,让我国玩具企业叫苦不迭。“我们不是不愿意按照标准生产,而是标准变化太快,企业难以适应。欧盟三番四次提高安全标准,但是产品的价格又不能说涨就涨,如果明年欧盟增加新的检测项目,再次提高安全标准的话,企业将难以承受。”青岛锦绣长安文化公司的董事长安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吐苦水。
青岛信诺工艺品公司的出口经理黄涛也表示,在新的安全标准下,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必然会大涨。生产企业在玩具的安全要求、警告标识、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合格评定程序等诸多方面也必须进行重要修改。此外,新加的检测项目也要花一大笔钱。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玩具安全标准制定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它以法规的形式强制要求玩具企业严格执行,欧盟、美国标准一再升级已在一定程度上淘汰掉部分企业,这部分企业大多由于生产成本压力加大、技术标准无法满足以及人民币汇率走高的外部环境影响而被迫退出。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降低安全指令对企业的影响呢?熊晓坤建议,首先,企业对技术的高追求。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并时刻保持革新的警惕度,在产品技术上做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其次,灵活进行市场投放。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在具体的安全标准上有所不同,因此在遇到高要求的标准无法达到时,不妨转向其他市场,谋求新发展,例如我国义乌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玩具集散地之一,其2000多家玩具企业中有多家外贸企业主要市场集中在南美、中东、非洲等,而在美国、欧盟市场的所占比例较少;最后,渠道的多元化。通过渠道的创新能够有效增加销售量,加快资金回笼速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我国还应建立国内权威检测机构。长期以来,检测机构被欧美国家垄断,国内却没有权威的认证检测机构,生产企业在检测方面很被动,常常“谈检色变”。
据悉,玩具厂商每年花在检测上的费用高达20万元。“国外检测机构的审核标准多达上千条,有的检测标准在广州办事处还不能检测,只能寄到欧洲去检测,有时候检测一项的来回费用就需要上万元。”广州一家厂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国内能成立一家检测机构,不仅能够减少企业检测所需费用,还能及时收集公布各国的标准,做到知己知彼,起码可以减少外贸企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