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IC卡市场来说,2013年是颇为重要的年份。中国人民银行此前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正被逐步落实,众多国内银行从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工作已逐步展开。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金融IC卡累计发行近2.8亿张,今年前6个月交易额同比增长18.7倍。这是一个巨大而且高速成长的市场,对国内的IC卡厂商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把握住机会就意味着可以不断发展壮大,意味着可以在强者林立的IC卡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IC卡前景广阔
中国IC企业的成长与智能卡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唐微电子、华虹设计、华大电子、上海复旦等一批本土IC设计企业的起步与成长不无受益于智能卡市场的带动。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卡已广泛应用于电信、医疗、移动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特别是金融卡市场受国家政策推动,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大唐电信副总裁、大唐微电子总经理王鹏飞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根据最新的统计信息,金融机构2013年累计金融IC卡发卡量已达到3.4亿张,国内金融IC卡市场前景广阔。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跃则表示,如果说身份证市场是已经过去的商机,金融社保卡是眼前的商机,那么金融IC卡则是中国企业应当抓住的新商机。根据央行的指导意见,“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目前众多国内银行从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工作已逐步开展。我国金融IC卡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将为智能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但是,赛迪顾问基础电子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桓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到目前为止,我国正式发行的金融IC卡还都是采用恩智浦等少数国外企业提供的芯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还没有建立起我国自己的金融IC卡芯片检测认证体系,所有的认证还控制在国外检测机构手里,也没有与国际金融检测机构对等的互通认证地位。
国产芯片无法在国内得到权威的评估和分级,而国外检测认证费用昂贵,认证周期漫长,加之国内各IC卡应用行业用户对芯片安全重视度不高,造成目前国内芯片企业没有获得安全认证证书,也就无法进入金融IC卡的供货体系。
陈跃表示,现在金融IC卡市场存在的一家独大现象是不正常的。在中国金融IC卡如此庞大且行业相对敏感的市场中,却没有中国企业参加。
积极推进PBOC检测认证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国内正在积极推动权威的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2012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在出席金融移动支付技术创新研讨会时表示,金融IC卡芯片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开始启动。金融IC卡芯片产品认证的牵头单位是银行卡检测中心(BCTC),该中心属于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检测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承担我国银行卡及其受理终端机具等产品的检测,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际、国家和金融行业有关技术质量标准(如PBOC2.0/3.0标准)对送检的金融IC卡样片进行检测认证。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金融IC卡有两个标准可遵循:一是欧洲的EMV标准,二是中国的PBOC2.0标准。若采用EMV标准,对国内企业非常不利,只有在PBOC2.0标准下,国内企业才有更大的机会。这是主导权的争夺,集中体现在国内金融IC卡标准的确立上。国内权威认证机构的建立,为国内芯片厂商取得国内金融IC卡入门资格打开了一扇门。对此王鹏飞表示,只需要求国际卡采用满足EMV标准的芯片,对于只应用于国内的其他银行卡,完全可以以PBOC2.0/3.0标准为主导,逐步统一以PBOC2.0/3.0标准作为IC卡的国家权威标准,可以奠定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牢固基础。历史经验表明,标准是产业的生命线,也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统一IC卡标准规范体系,是保证支付安全、推广金融IC卡应用、建设国内银行卡支付品牌的前提和保证。
完善的测试体系至关重要
权威认证是金融IC卡芯片迁移工作的核心环节,而测试则是保证芯片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完善的金融IC卡测试体系至关重要。
“金融IC卡芯片与一般智能卡芯片的最大区别就是对信息安全可靠的要求非常高,且芯片应用环境相当复杂。因此,金融IC卡芯片从芯片设计到制造都有其特殊性,而对这些特殊性的实现使得该类芯片测试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北京确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钢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