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等级轻松评定
□ 高 颖 刘向阳 吉中炜
日前,从江苏省盐城市科技进步奖评审现场传来好消息,盐城检验检疫局《危险品危险性检验关键标准的制定及重点设备的研制》研究课题荣获盐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课题继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江苏检验检疫局“科技兴检”二等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等级评定多随意
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千家,行业总产值近200多亿元人民币,年出口总值8亿多美元,在某些省区,烟花爆竹产业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财政支柱产业和最大的出口创汇产业,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烟花爆竹行业是高危行业,《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俗称《大橙皮书》)中定义烟花爆竹为第一类爆炸危险品。在各项安全指标中,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级别是烟花爆竹安全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国内外烟花运输危险性等级需要根据《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试验和标准手册》(俗称《小橙皮书》)所规定的试验确定。但这种实验工作量较大、实验成本高。对于基础差、企业规模小、分散广、装备水平低的我国烟花爆竹行业来说,无法独立承担烟花爆竹产品危险等级试验的费用,客观上限制了定级试验的普及与推广。国内的生产企业和其他业内人士,对所生产、经营的烟花爆竹危险性级别,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观上限制了定级试验的普及与推广。因此,烟花爆竹危险等级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最终导致国外一些进口国对我国出口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级别问题,多次提出了质疑,对部分产品采取了限制措施,甚至还发生了因运输危险性级别的定级不准确,导致在国外港口不准靠岸卸货的情况。
因此,尽快开展系统的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定级试验,拿出一套科学的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级别目录,既可作为检验检疫等机构的权威依据,也可使生产企业、经营单位避免承担重复性的昂贵试验费用,还将补充、完善国际通用的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级别默认表,确保我国烟花爆竹出口贸易的顺利开展,提升我国在世界烟花爆竹界的影响力。
定级指标最关键
盐城检验检疫局近年来为应对联合国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级别分类表,在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定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具有开展各类烟花爆竹制品分类和运输危险性定级试验的能力,试验涉及5大类上百个品种。
2007年开始,盐城检验检疫局联合南京理工大学、杭州普维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烟花爆竹制品运输危险性定级试验热通量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的研制。
测试方法是根据选择不同类别的烟花爆竹产品作为试验样品,按照《小橙皮书》中介绍的不同方法进行热通量测试,同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验证以热通量测试系统为基础建立的光电转换的热通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
课题组首先从《小橙皮书》中对热通量测试的要求、热通量测试的原理和烟花爆竹燃烧时的辐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热通量测试系统基本设计方案。接下来,课题组选择了几百种类别的烟花爆竹产品作为试验品,通过测量烟花爆竹药剂的燃烧热和燃烧时间,获得烟花爆竹制品的一定距离热通量数据。之后,按照联合国《小橙皮书》要求试验的方法,利用所研究的热通量测试系统直接测量烟花爆竹制品在试验中的热通量数据。最后,比较、分析热通量测试数据和理论计算法得到的热通量数据,提出适用于烟花爆竹制品热通量试验方法。
课题组历时3年最终完成由机械硬件系统、光学系统、软件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的烟花爆竹热通量测试系统的研制工作。
本课题分别组织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烟花爆竹检测中心、江西检验检疫局烟花爆竹检测中心和盐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三家权威机构进行验证,其实际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实验值与经典理论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吻合性很好。
两种效益都看好
国内首台根据《小橙皮书》的要求研制的适用于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定级试验热通量测试的测试系统——PRNW-NW01型热通量测试系统是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
该热通量测试系统是以辐照度的测试方法为基础,以光电转换技术的方式来实现。它能够准确、直观、快速用于烟花爆竹运输危险性定级试验热通量的测试。其测试数据可以作为决定烟花爆竹危险性级别1.3G或1.4G的依据,填补了理论法不能精确表示烟花爆竹产品热通量(特别是间歇燃烧烟花爆竹产品)的空白。
该课题制定的热通量测试方法,已经在检验检疫部门推广,此方法的应用在加快进出境烟花危险分级的检测速度和精度,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效果都很明显,有力地促进烟花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链 接>>
课题组在对现有的热通量测试方法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如热电偶法、感光面板法等),结合烟花爆竹燃烧的特点以及辐照度测量方法特点,选择这种以光电转换原理为基础的辐照度测量方法用于烟花爆竹热通量的测试。
课题组采用对无线发射模块和放大电路进行分开供电,同时加大电容各自进行电源滤波处理,将无线发射模块和放大模块分开放置并采用屏蔽线,对优化放大电路并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仪器外壳采用金属与电路系统地良好接触等方法解决这一难点。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