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文).docx
到2017年,经过5年的努力,北京市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而相比“国十条”的其他规定,北京市针对自身情况,均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通过明确八大污染减排工程、六大实施保障措施、三大全民参与行动,力争到2017年,明显改善全市的空气质量,达到社会公众的期盼。
PM2.5浓度下降25%
相当于今年8月份空气质量水平
“国十条”: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北京目标:到2017年,全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其中,怀柔、密云、延庆三个区县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顺义、昌平、平谷三个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55微克左右;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城六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30%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门头沟、房山、通州、大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个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30%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5微克左右。
解读:无论是“国十条”还是北京市的五年计划,关于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到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那么这60微克的浓度到底是什么概念?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告诉记者,目前,本市PM2.5年均浓度是每立方米90至100微克,根据去年国家颁布的空气质量新标准,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才算二级良好水平,60微克只能说是低水平达标。“今年8月,PM2.5的月均浓度差不多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市民可以回忆一下8月份的空气质量,找一找60微克的感觉。”于建华透露,以全市的情况来看,60微克其实相当于目前密云水库的空气质量水平。“空气污染和其他污染一样,也是有梯度的,就好比在厨房做饭,在厨房闻到的油烟味肯定是最大的,客厅次之,卧室最好。”于建华打了个比方,随着2017年全市的空气质量都达到密云水库目前的水平后,密云水库的空气质量届时将更上一层楼。
此外,于建华解释,能见度和污染虽然有关联,但不是一个概念,能见度差不一定都是污染造成的,像水汽等气象条件,对能见度的影响就特别大。
全市削减燃煤1300万吨
东城西城率先告别燃煤
“国十条”: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
北京目标:到2017年,全市燃煤总量比2012年削减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到2015年,城市核心区实现无煤化;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政府完成剩余49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全市新建项目原则采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不再新建、扩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项目。
解读:于建华介绍,北京市的五年计划在压减燃煤这块可以说是下了狠决心,不仅要通过清洁能源更新,还全面禁止新建燃煤项目。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燃煤2300万吨,到2017年要削减1300万吨,减少比例达到56%,超过了一半,“相比
其他省市,这个力度很大了,很多地区削减20%都相当困难”。据悉,燃煤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是最多的,包括颗粒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本市的二氧化硫目前全部来自燃煤,燃煤产生的氮氧化物占总数的20%,细颗粒物占16.7%。
根据“国十条”的要求,削减燃煤主要还是集中在锅炉这块,但北京市在继续大力推进锅炉改造的同时,齐头并进地推进散煤替换工作。根据北京市的五年计划,到2015年,城六区要完成4900蒸吨的燃煤锅炉改造任务,于建华告诉记者,今年目前已经完成了2295蒸吨的任务,超过了今年设定的2100蒸吨的目标,明年的2200蒸吨任务预计也能超额完成。届时,城六区将实现无燃煤锅炉。同时,6.5万户核心区平房居民“煤改电”工程将在今明两年大力推进,到2015年底,东城区和西城区将率先彻底告别燃煤。此外,针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散煤问题,本市将通过减煤换煤行动,将现有的430万吨散煤减少100万吨,剩余的部分用优质煤替代。
淘汰100万辆老旧机动车
“国十条”: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北京目标: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完善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制度,研究城市低排放区交通拥堵费征收方案。2016年,力争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并同步供应符合标准的油品。到2015年底淘汰全部黄标车,到2017年累积淘汰100万辆老旧机动车。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力争达到20万辆。
解读:相比“国十条”里关于机动车方面的控制措施,北京市五年计划里的相关规定可谓是“提前、苛刻”。于建华对比后说,北京市明确提出机动车保有量到2017年要控制在600万辆以内,这或许是其他省市都不会设定的量化目标。同时,本市今年已经在全国率先实行机动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在汽油车领域比国家标准提前两年,在重型柴油车领域比国家标准提前一年,都走在全国的前面。
而在“国十条”里,目前只提及淘汰黄标车,并没有提到淘汰老旧机动车。于建华介绍,本市早从2009年就开始淘汰黄标车,目前已经累计淘汰了15.6万辆,到2015年将淘汰所有的黄标车。同时,本市从2011年开始积极实施淘汰更新老旧机动车方案,两年多来已经累计淘汰了77.7万辆老旧机动车,到2017年将实现淘汰100万辆老旧机动车的目标。
和“国十条”一样,北京的五年计划中也提到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今年,本市将研究制定鼓励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车的政策,明年开始实施。到2017年,全市要力争发展20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其中30%为公共领域用车,包括公务用车;70%为个人使用。
此外,针对堵车这一“城市病”,本市正在研究关于划定低排放区和交通拥堵费的征收方案。于建华透露,低排放区是按区域还是按环路划定,这些都还在研究中;交通拥堵费的收费标准也将进一步研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有些地区是把拥堵费加进了油价里,不过也有的是进入某个区域收费,就像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那样进行识别,只要进入交通拥堵费收取范围,就按小时收取。”
制定重污染日分级实施方案
重污染日单双号限行
“国十条”: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空气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城市应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要按不同污染等级确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和扬尘管控、中小学校停课以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建立健全区域、省、市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区域内各省(区、市)的应急预案,应于2013年底前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北京目标:将空气重污染应急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成立市空气重污染应急专项指挥部,负责空气重污染的应急组织、指挥和处置。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持续重污染的应急措施,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排污企业停产减排、土石方作业和露天施工停工、中小学校停课以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
解读:于建华透露,关于重污染日的分级和具体实施方案,目前本市的详细规定还在起草中,争取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时发布。北京市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的应急措施,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企业停产、中小学停课等。于建华
说,等详细方案一出来,明确了重污染日的分级之后,如果本市再出现重污染天气,直接“对号入座”即可,即什么程度的天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像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就是很有力的措施,如果出现像今年1月份那样的重污染天气,当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极为不利时,单双号限行至少能减少一半的排污量。”
此外,关于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目前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都正在做。全市目前有35个监测站点,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情况,市环保局每天还会发布当天夜间及次日白天的空气质量预报。同时,市气象局每天一早一晚都会发布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告知本市的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环评会商信息共享
预警应急联合执法
“国十条”: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由区域内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实施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通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研究确定阶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北京目标: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下,会同周边省区市建立空气重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
解读:众所周知,空气的流动性决定了大气污染是没有刚性边界的,单个城市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加强区域的联防联控是北京空气质量彻底改善必不可少的保障。记者了解到,就北京市各类污染物对PM2.5浓度的“贡献”比例来说,区域污染传输占到了24.5%。
根据“国十条”和北京市的五年计划,开展区域联防联控也是今后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工作。于建华表示,北京目前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好各项工作,同时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共同应对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
大气治污防治全民参与
企业自律公众自觉社会监督
“国十条”: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企业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要在全社会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北京目标:开展三大全民参与行动,包括企业自律的治污行动、公众自觉的减污行动和社会监督的防污行动。
解读:相比上周发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昨天发布的整个计划中,差别最大的就是全民参与行动。于建华认为,重点任务分解主要是说政府带头来落实的一些工程性的项目,但污染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制造者,如果想加快空气污染治理的进程,那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
全民参与行动包括企业、公众和社会监督三方面。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污染物,所以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自律,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生产和治污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这其中包括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运输企业、环卫企业、餐饮企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企业。
作为污染的制造者,社会公众也有责任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于建华提议,公众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绿色消费,这包括养成拒绝露天烧烤、不用散煤、随手关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绿色出行,积极参与“无车日”行动,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停车熄火以及及时维修保养车辆等。同时,环保部门将组织“为美丽北京加油”等系列环保主题公益活动,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污染防治和减排。
对话
记者:北京市从何时开始治理大气污染?
方力(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不懈地防治大气污染。199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市政府组织实施防治大气污染紧急措施,本市开始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经过几年治理,燃煤和工业等污染得到控制,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为成功申办奥运会创造了条件。
记者: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走到了第几步?
方力:从1998年到现在,本市大规模防治大气污染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1998年年底开始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防治大气污染紧急措施为标志,以遏制空气污染加重的态势,降低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主要目标,防治对象主要是燃煤、工业、机动车和扬尘污染,具体措施主要是用一到两年时间,把市区内低空排放的烧煤茶炉大灶和小吨位的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同时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从2004年开始,本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稳定达标,之后氮氧化物也达标。
第二个阶段,以全面兑现奥运环保承诺为标志,以确保奥运期间空气质量达标为目标。在筹办和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市政府坚决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并与周边五个省区市联防联控,全社会共同参与,出色地完成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第三个阶段,即现在将要实施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治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可吸入颗粒物(PM10)大幅度下降,但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污染问题凸现出来。为治理PM2.5污染,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这就是我们今后几年的努力目标。
记者:北京市此轮治理大气污染有何新特点?
方力:目前北京污染的最大特点就是复合型污染更加突出,PM2.5问题凸显。随着城市运行、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区域污染物传输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必须坚持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坚持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实行“双控制”,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行动,坚持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才能解决污染问题。
具体来说,污染物类型由原来的以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重点,转向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多种污染物全面控制;从污染物来源看,由原来的燃煤、工业为主转向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多种来源转变,复合型污染特征更加突出;从防治的技术路线看,尤以浓度控制为主,向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控制”转变。
记者:北京市防治大气污染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方力:总的来说有五方面。首先,大气污染物排放面广量大,超过本市大气环境容量,这是目前本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的根本原因;其次,污染增量对改善空气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几乎抵消了这十几年治理削减掉的排放量;再者,新老问题叠加,老的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已开始凸显,治理难度更大;然后,生活类污染占比越来越大,实现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最后,区域联防联动是北京空气质量彻底改善必不可少的保障,因为空气的流动性决定了大气污染没有刚性边界,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他山之石
世界大城市治理大气措施
大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伴随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几十年。世界空气污染发展演变历程与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燃烧关系密切,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步发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不断对新的高效能源的需求、探索和使用,空气污染的种类、形式不断发展和演变,世界各国的许多大城市对大气污染防治也是新招频出。
伦敦
伦敦市中心的面积有22平方公里。从2002年开始,伦敦对在工作日的上午七时至下午六时间通行伦敦市中心的机动车辆收取每日8英镑的交通拥堵费。伦敦交通局称,自实行交通拥堵费方案以来,收费时段里伦敦市中心的汽车数量每日减少了7万辆,公交车的乘坐人数则增加了6%。但对于使用清洁燃料的机动车辆不收取交通拥堵费。
2005年,伦敦市开始对2万辆出租车和7000辆公交车进行管理。所有挂牌经营的出租车在2008年7月前,最低必须达到欧Ⅲ标准;到2005年年底,对所有符合欧Ⅱ和欧Ⅲ标准的公交车(约占公交车数量的93%)安装微粒过滤器,同时用符合欧盟最新标准的车辆替换500辆最陈旧的公交车。
2007年2月起,收取交通拥堵费的区域由原先的伦敦中心区向西部延伸。伦敦交通局称,集中在西部延伸区的交通流量下降了14%(相当于每日减少了3万辆汽车),进入西部延伸区的自行车流量增加了12%。到2008年,伦敦市开始对要进入低排放区但未达到更高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收取费用。
巴黎
2007年,巴黎市政府创建自助服务自行车网站“Vélib”,2万辆自行车存放在1451个站点,由所有巴黎郡的电子终端控制。自行车采取短期租赁(1天至7天)或1年的长期租赁。车站的电子终端用来获取信息和付款。
从2011年12月开始,巴黎推出电子汽车租赁服务“Autolib”。一种小四座车被称为“蓝车”,完全是电动的,最高速度为130公里/小时,一次充电可行驶250公里。按年租赁Autolib的成本是144欧元,而按天和周租赁分别为10和15欧元。每半小时的驾驶收取约5欧元的附加费。
巴黎实施的电车共享服务,租车费用可以月付或者年付,并使用一种特别的磁卡作为钥匙。共享服务的车辆数量要充足,确保人们可以在任何停车场找到。车辆可以免费停在停车场黄色或者蓝色的停车位中,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也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线路。
洛杉矶
洛杉矶于1967年成立了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成为加州政府下辖的“清洁空气机构”。
洛杉矶对工商业、地方社区和政府机构等施行了大大小小数百项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不仅重视控制固定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而且对整个盆地(甚至包括无直接管辖权)的土地使用和交通决策也有重大影响。
1990年,空气资源委员会批准了清洁燃油和低排放及零排放机动车标准;1993年,针对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施行了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方案;1996年,加州的Ⅱ期清洁燃烧汽油(CBG)面市,洛杉矶市开展了“自行车计划”;1999年,空气资源委员会出台了消费品规定,削减易形成雾霾的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2000年,空气资源委员会修改了农业燃烧指南,降低燃烧产生的烟雾;2003年,采用了柴油燃料新标准,规定柴油燃料中的硫含量降幅高达95%以上;2004年,禁止一切户外居民垃圾燃烧行为的规定,规定州内的机动车和港务船使用低含硫柴油燃料,要求重型柴油卡车和州际巴士司机机动车发动机空转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2006年,制定了美国海港历史上最全面的措施,降低与海港运营有关的空气污染和健康风险;加州采用了新的极低硫含量柴油燃料;2007年,开展清洁卡车项目,制定了五年计划表,提高港口服务中1.6万辆卡车的环保标准,要求所有车辆进行报废或进行改装翻新,至2012年所有车辆必须达到2007年美国环保署制定的柴油卡车排放标准。
加州对空气质量管理起步较早,在国家空气质量管理法规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所有国家都具有良好的实践借鉴意义。
东京
1972年颁布悬浮颗粒物的标准,相当于我国PM10的标准,包括日均浓度值和小时值两个限值,日均标准值为100μg/m3,小时标准值为200μg/m3。
80年代末期,制定了东京都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在东京都(市)内对地下步行交通、地下机动车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和城市其他地下设施的开发建设进行全面协调。
2001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大城市改造委员会推出未来50年日本东京圈和京阪神圈的改造计划。该计划指出,东京圈内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将减少至平均30分钟;到2010年,东京圈(东京都和神奈川、千叶、埼玉3县)的人口将减为2630万。
2001年,东京都议会通过柴油车的限制条例,并制定东京都柴油车排放标准。规定适应车辆总重量的粒子状物质(PM)的允许排放限度,禁止超过标准的柴油机车在东京都内行驶,对违规车辆最高处以50万日元的罚款。
2006年,为治理乱停车,东京政府雇用停车监督员,配备数码相机和记录仪器,发现违章一次罚款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扣两分。
2007年,推出了《关于保证都民健康与安全的环境条例》。提出了推行低公害车、使用燃料、控制交通拥挤等法规政策,也对不同类型机动车设定了尾气达标的燃料标准。
2009年,颁布PM2.5环境标准,包括年均值和日均值,年均标准为15μg/m3,日均标准为35μ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