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科网9月7日讯,新西兰乳品企业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根在北京宣布,受疑似肉毒杆菌事件影响所进行的预防性召回工作已经结束。但“肉毒杆菌”乌龙事件显然并未结束,在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确认恒天然乳清蛋白粉中不含肉毒杆菌后,最初为恒天然检测的国有机构AgResearch被推到了尴尬的位置。
恒天然称塑料异物致原料污染
9月4日,新西兰乳企恒天然发布此次肉毒杆菌乌龙门的调查结果,承认集团有使用非常规元件、信息共享疏漏和产品追溯耗时较长等多个问题。造成此次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有关方面决定将早先的浓缩乳清蛋白(WPC80)产品进行重新加工,而非将其降级处理,并决定使用某项非常规的设备元件。此前恒天然曾称,污染与一条不经常使用的管道清洁不彻底有关。
引发乳清蛋白含有梭菌属微生物菌株的“罪魁祸首”是其生产管道里的一片塑料异物。恒天然高层承认,由于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滞后造成了检测的延误,整个事件中恒天然自身存在不少失误。恒天然首席执行官史毕根思表示,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恒天然新设了全球食品安全与质量事务的总监职位,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汇报。
根据恒天然此前的披露,恒天然方面称,2013年3至5月,恒天然澳大利亚某工厂使用WPC80产品为某客户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基粉,在根据客户要求做梭菌属微生物检测时发现某些批次检测值偏高。恒天然与客户及时沟通,因产品仍符合客户规格,客户同意接受相关产品。随后,由于部分指标偏高,恒天然对这些产品进行了进一步检测。这种发现梭菌属微生物的测试(SRC)并非是国标中规定的检测项目,全世界检测这一指标的企业也并不多,恒天然此次也是为一个下游企业做的检测。
检测机构欲撇清关系
恒天然事件调查报告出炉,承认塑料部件使奶粉受污含菌,认为“毒奶粉”风波纯属虚惊一场。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确认恒天然乳清蛋白粉中不含肉毒杆菌后,最初为恒天然检测的国有机构AgResearch被推到了尴尬的位置。
5日晚上,AgResearch发表声明,对误报风波中的角色进行澄清。声明认为,此前公众获得的信息有误导之处。“在对恒天然提供的菌株检测过程中,AgResearch并未确认其中含有肉毒杆菌。”声明称,AgResearch只是表明有可能检测出肉毒杆菌,建议进一步深入检测。
MPI公布检测报告表示,经过195次国内外严格检测,确认恒天然乳清蛋白粉中含有的是梭状芽孢杆菌,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不过,这次误报已经引发一系列召回行动,并影响到新西兰乳制品在海外的声誉,损失以百万计。在政府澄清污染问题后,恒天然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表示,是根据AgResearch的检测结果,决定发出警报并进行回收的。
澄清自己“误报”之余,AgResearch也强调在检测梭状芽孢杆菌家族上的专业水平,以及设备足以满足厌氧菌的检测和处理。此前,AgResearch已经对检测工作进行自查,并对专家的工作保持信心。
涉险产品预防性召回终止
8月2日,恒天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客户与监管机构对所有涉险产品进行锁定并发出预防性召回。8月28日,恒天然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了解到,由新西兰政府委托进行的后续独立检测确认,相关产品均不含肉毒杆菌,而是无害的生孢梭菌。
尽管如此,史毕根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坚信预防性召回是正确的选择,如有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恒天然还会采取同样的应对方式。“今后我们仍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对产品进行全面调查,并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史毕根思说。他承诺调查仍会保持公开透明。
史毕根思承认恒天然经营业绩受到了肉毒杆菌事件的影响,但未透露相关细节。他同时表示相关重振措施已经在两周前启动,并有信心在未来做得更好。尽管虚惊一场,但史毕根思仍然十分感谢中国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他说:“事件发生后,中国同行一直将食品安全放在了首位。尽管预防性召回会让企业有所损失,但换来的是对消费者的负责。”
“中国是恒天然最大的出口市场。”史毕根思说,他们会继续与中国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包括提供乳品原料和兴建牧场。其中,恒天然计划到2018年在中国建成总产奶量为10亿升的30个牧场。
7日,新西兰乳品企业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根思在北京表示,受疑似肉毒杆菌事件影响所进行的预防性召回工作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