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势汹汹,钱味甚浓;国标未定,乱中求治
制定标准、提供咨询、开办培训班、出具认证报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企业、第三方认证机构、碳咨询公司、NGO意识到碳盘查的商机。随着中国“十二五”期间碳减排指标的分解,欧美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山雨欲来,碳盘查必将是一片新“蓝海”。
一部iPhone4与四袋每袋14公斤的苹果,如果放在“从生到死”周期内,谁产生的碳排放更高?烧开一壶英国茶耗费能源带来的碳排放与点击两次Google搜索引擎带来的碳排放,谁的更高?
答案是一样的。
这些看上去有些无厘头的对比,其背后隐藏的则是一项叫做“碳盘查”的生意。碳盘查又称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指以政府、企业等组织为单位,计算其某一时间段内,在运营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
目前,诸多信号显示,摸清碳排放的家底已成政府和企业的必然选择。一场由政府、企业、碳咨询公司、NGO和第三方认证机构联袂出演的碳盘查掘金大戏正徐徐上演。
抢占标准制高点
最近一波碳排查标准制定潮是地方政府推动的。
2011年10月25日,湖南省《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的地方标准通过专家组评审,号称“全国首个组织级碳盘查标准”。
“该标准已经报到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将报国家备案,发布是没有问题的。”领衔起草该标准的湖南湘科清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暨湖南CDM项目服务中心)董事长张汉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一个月前的9月23日,由武汉碳减排协会起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核查、报告和改进的实施指南》发布,自称“全国首个碳盘查标准”。早在2011 年3月,上海环境交易所对九家上海虹口区的重点工业企业展开碳核算,亦旨在“参照国际通用的核算标准,形成适合国情的核算标准体系”。
“现在在中国做温室气体盘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事碳盘查第三方认证的SGS中国区环境服务部总监薛建说,“发改委也是让各地自主选择。”
事实上,碳盘查并非无国际标准可循。组织层面的碳盘查较为通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6年发布的ISO 14064和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可持续发展研究会联合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产品层面的碳盘查则主要采用由英国标准协会(BSI)等发布的PAS 2050。
WRI温室气体项目经理宋然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进行组织碳盘查的全球五百强中,66%采用GHG Protocol,但在中国,由于对ISO品牌的高认可度,ISO 14064的采用率更高。
既然已有通行标准,即便全球五百强也多采用国际标准,地方的冲动所为何来?“在国家标准还未出台之时,抢占制高点。”宋然平说。
武汉碳减排协会秘书张杲坦言,此举意在吸引眼球,一个长远的打算是促成武汉可以成为今后全国碳交易的中心,“如果做得好的话不亚于深交所、上交所的业务量”。
抢占制高点对标准制定者还意味着可能的直接收益。以湖南的标准为例,起草者本身就是一家从事CDM(清洁发展机制)的公司,“参与了标准制定,在拿(碳盘查)单的时候肯定就比较容易。”北京一致人和国际环境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总裁杨智良说。
随着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摸清碳排放家底已成政府和企业的必然选择。 (CFP/图)
碳盘查“蓝海”
2011年9月,参照武汉碳减排协会起草的碳盘查标准,华中地区首个自愿性温室气体买卖落定——两家武汉出口型制造企业从武汉凯迪控股分别购买1万吨温室气体。负责对三家进行碳盘查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分别从买卖双方获得两笔6万元和一笔20万元的认证费。
CQC是目前中国碳盘查市场上活跃的数家第三方认证机构之一。SGS集团、挪威船级社、TUV南德、TUV莱茵、法国必维等国际认证业巨头和中环联合(CEC)等本土认证机构均在近年启动了碳盘查认证业务。
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结束,曾经喧嚣的CDM因诸多不确定性渐被行业看冷,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始将碳盘查视作是一片新的“蓝海”。
SGS中国区环境服务部总监薛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公司迄今已为超过100家中国公司进行了组织层面的碳盘查认证,其中大多为外向型的制造企业。
联想全球低碳技术和产品碳足迹主管龚勋称,依据企业规模和碳盘查涵盖范围的不同,第三方收取的认证费用也有较大差异,目前收费大多在十万元以内。
虽然这一费用并不为高,但碳盘查的需求基数却颇为巨大。近两年来,联想、伊利、青啤、海尔、中海油等大型企业纷纷加入碳盘查行列,力图摸清自身碳排放家底。
而沃尔玛、乐购、富士康等大型采购商的数万家供应商也被要求公开自己的碳信息。富士康《2010年企业社会环境与责任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共计115家供应商依据ISO14064标准完成碳盘查。
龚勋记得,2008年联想开始做碳排查之时,欧盟客户只是要求简单的碳数据,但最近在投标的时候发现客户已经开始要求详细的碳排放数据。
“碳盘查肯定不是一家企业从头做到尾,需要整个供应链乃至全行业的联动。”龚勋说,目前,联想已经着手对供应商进行碳盘查培训,其中许多供应商已按ISO 14064完成了碳盘查。
碳咨询公司的法宝
据了解,联想从2008年开始进行碳盘查。由于联想拥有低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其盘查模式为先由企业自查,然后由第三方出具验证报告。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自我盘查的能力,因此,诸多培训班和帮助企业核查的咨询公司开始迅速登场。
“几乎每个月都能接到一些碳盘查培训班发来的邮件。”龚勋说。虽然联想已经在碳盘查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但出于跟踪行业标准进展和培养新的碳盘查人员故,还是会派员参加。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这样的培训项目层出不穷。举办者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及SGS、必维等第三方认证机构,除少数由 NGO组织的培训班免费外,为期一两天的培训班收费从10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针对企业和政府等部门的碳管理人员讲授ISO 14064如何使用。
“原来很多做CDM的碳咨询机构也开始转型做碳盘查。”宋然平说。据其推断,目前中国开展碳盘查业务的咨询公司已达几十甚至上百家。
“如果说第三方认证公司是裁判员,我们就是教练员。”从2010年开始推出碳盘查服务的广州东润发环境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麦洁华说。与全国数家碳咨询公司一样,东润发依据ISO 14064协助企业完成碳排放的计量,并帮助其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认证。
与第三方仅靠收取认证费的盈利模式不同,碳咨询公司在收取服务费之外,还力图在摸清企业碳排放家底的基础上寻找新的业务启动点。
“我们就像医院的体检中心,为病人检查出病症,意在推销更多的医疗服务。”麦洁华说。目前,该公司已为一家糖业集团完成碳盘查,并继续为其提供产品碳足迹分析和导入帮助企业减排的能源管理体系。
乱象中的机遇
然而,一个真正繁荣的碳盘查市场还未完全形成。
“虽然有很多咨询公司都把碳盘查挂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但没几家真正做的。”中信证券碳交易与投资首席科学家唐人虎说,“现在企业做碳盘查,一为了摸清家底,二为了企业形象。”
由于尚未有碳盘查国家层面的标准规范,目前已完成碳盘查的程序难免有瑕疵。业内人士指出,严格来讲参与认证的第三方公司为保持公正,不应在企业收集排放数据阶段介入,但目前,第三方认证机构既做裁判员又做教练员的现象却并不鲜见。
伊利集团相关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1年初,伊利通过企业自主碳盘查和第三方SGS碳核查的方式对外发布了碳排放报告,SGS除发放温室气体排放核证声明外,还包括碳盘查培训及指导。
“中国碳盘查刚刚开始,很多企业对相关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有时需要我们做一些培训。”SGS中国区环境服务总监薛建说。
事实上,即便完成了碳盘查,部分企业对碳盘查的认识也仍旧懵懂。广州BRT公司2011年9月完成了对中山大道BRT系统的碳盘查,并获得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BSI颁发的ISO14064温室气体核证证书,但在其官方宣传中却认为这是该公司“赢得的又一项国际大奖”。
此外,在中国开展第三方认证需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同意,但在碳盘查方面,国家认监委尚未准备好自己的认证系统。“现在中国没有一家单位是被认监委认可开展碳盘查认证的。”薛建说。
随着中国“十二五”期间碳减排指标的分解,欧美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山雨欲来,碳盘查由自愿到强制的时代必将来临。
“国内企业对碳盘查能拖就拖,保持观望的时代就要结束了。”一家碳咨询公司主管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