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协同发展才能避免“偏科”
目前看来,由于芯片价格的大幅降低,原本占据灯具成本重头的光源成本仅为总成本的10%~30%,而电源和散热等其他部分各占35%~45%。作为一款照明产品,光源占据如此之低的成本结构显然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之前芯片价格过高,大功率芯片高达几元钱一颗,企业为节省成本,尽可能少用芯片,采取加大电流的方式提高芯片功率,进而提高光效。但数据显示,在大电流密度工作时,灯具电源电压低、电流大,电源成本高,其交直流转换效率低,同时芯片工作电压变高,温度变高,效率变低,可靠性也随之变差,荧光粉光光转换效率变低。所以,用这种方案制造LED灯具,电源成本高,散热构件成本也高。同时,这也是造成目前LED照明产品在使用中往往光衰过快的原因。
而现在大功率芯片价格已经降到了几毛钱一颗,小功率芯片价格仅为几分钱一颗,企业已经完全没有必要沿袭之前的旧路。如以较小电流密度工作,灯具即可采用高电压、小电流的低成本电源,其交直流转换效率高,芯片发光效率也高,同时芯片工作电压变小,温度变低,效率变高,可靠性变好,荧光粉光光转换效率变高。所以,用这种方案制造LED灯具,电源成本变低,散热构件成本也会变低。
当然,电流密度变低,要达到同样光效,需多使用芯片。但随着工作电流密度的降低,对芯片发光层量子阱个数的要求也降低了,芯片的制造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这也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因此,这就需要整个LED照明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围绕较小电流密度的技术路线多下工夫,适当多用芯片,降低灯具对电源和散热的苛刻要求。这样,在保持灯具总制造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LED灯具的发光效率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