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能源环境 » 正文

澳大利亚或提前启动碳交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7-10  浏览次数:766
核心提示:6 月26日,陆克文以57票对45票击败吉拉德,再次当选澳执政工党党魁,次日接受任命,再度出任澳总理一职。7月1日,陆克文组建的新
6 月26日,陆克文以57票对45票击败吉拉德,再次当选澳执政工党党魁,次日接受任命,再度出任澳总理一职。7月1日,陆克文组建的新内阁宣誓就职。澳媒称,陆克文新内阁的优先议题是跳过前任吉拉德遗留的固定碳排放税制度,提前推行原定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碳交易

  “山崩”再现

  2007年,年轻的陆克文击败经验丰富、已获三连任的霍华德,成功当选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澳媒一片惊叹,将这场看似不合常理的权力交割比作“山崩”。但急于施展拳脚的陆克文激进地推行改革,结果导致自己仓促下台。

  彼时,上任不久的陆克文力排众议,签署《京都议定书》,次年又发表减少澳温室气体排放的白皮书,展现了澳在环境问题上负责任的态度;2008年初,他在国会代表政府对过去白人政府给澳土著带来的伤害正式道歉,推动澳迈向民族和解;他提出一整套侧重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12年发展规划”;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他应对得当,避免经济衰退。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收到成效,也触动了既得利益群体。特别是当陆克文2010年宣布将向暴利盈余的矿业公司征收高额资源暴利税时,刺痛了很多政治和经济权势群体。这直接导致任总理3年的陆克文民意支持率下滑,并引起党内不满。

  2010年6月23日,当时身为副总理的吉拉德借机掀起“内讧”,在党内投票中获得全票支持,“秒杀”陆克文,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理。

  陆克文曾是吉拉德的政治导师、战斗伙伴,也许他从未想到会败给自己的女助手。

  彷佛历史重演一般,3年后的今天,由于经济形势严峻,税收、同性恋婚姻等政策遭遇“滑铁卢”,政治丑闻屡屡出现,吉拉德与工党的支持率双双严重下跌,甚至有澳民众辱骂她“妓女”、“骗子”。面对9月14日的议会选举,吉拉德已不再具有优势。

  今年3月18日的民调表明,62%的选民希望陆克文担任工党党首,支持吉拉德的只有31%,工党支持率更是降至31%,选举前景十分不妙。

  6月26日的党内选举中,陆克文终于逆势回归。

  跳过碳税

  据澳广播公司报道,澳大利亚原定于下个月再度提高的碳排放税,其目前数值已经达到欧洲同期水平的四倍。澳议会将就此议题进行讨论。

  目前,代表6万家企业的澳工业联合会呼吁政府废止固定税率,并在澳大选前开始执行。该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一“不必要的税收”已经损害了澳企的竞争力

  据了解,在吉拉德的推动下,澳大利亚于2011年首次对温室气体排放征税。当时这项提案为工党赢得了不少民心。吉拉德曾承诺,利用3年时间以固定税率征收排放税,并在2015年采用以市场为基准的税收制度。目前澳洲碳税为23澳元/吨,下个月这个数字将升至25.4澳元/吨,而当下,欧洲的碳税仅为4.45 澳元/吨。

  分析认为,陆克文很可能将拿吉拉德的碳排放税开刀,并承诺积极推行以市场为基准的碳交易。

  研究公司新能源金融(New Energy Finance)首席分析师Bhavnagri表示,碳排放税令吉拉德政府在政治上损失巨大,所以陆克文可能会用碳交易取代排放税收,以平息反对声。因为民调显示,目前执政党工党的支持率低于反对党,而反对党领导人托尼·阿博特曾表示,如果在大选中胜选,他将取消这一“毒税”。

  主动向中国示好

  重新掌权的陆克文丝毫不掩饰对中国的善意。在当选后的首个新闻发布会上,陆克文敦促中澳采取行动,完成“陷入停滞”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他称,当前的中澳关系处于“非常好的运转状态”,两国有着庞大的经济共同利益。但“自贸谈判的进展就像一只略微瘸腿的骆驼在撒哈拉沙漠中蹒跚而行。我想对北京的朋友们说,让我们达成中澳之间的自贸协定吧!”

  据悉,陆克文7月3日在堪培拉会见了中国驻澳大使陈育明,后者也是陆克文自6月27日出任总理以来会见的第一位驻澳使节。记者 焦旭

 
  来源:中国能源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2122.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