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中科院:高精度测定汞同位素组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6-18  浏览次数:782
核心提示:近期,中科院地化所研究人员针对贵州万山汞矿区汞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他们找到了示踪土壤汞来源的有
近期,中科院地化所研究人员针对贵州万山汞矿区汞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他们找到了示踪土壤汞来源的有效工具,并发现汞在水稻体内迁移转化过程可发生较大汞同位素变化,同时汞矿冶炼过程能导致汞同位素分馏。相关成果先后发表于《科学通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等期刊。

  据了解,该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课题组,率先在国内建立了高精度测定汞同位素组成的方法。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典型生态系统汞污染源示踪研究。

  最近,研究人员又通过测定贵州省不同汞污染区表层土壤的汞同位素组成,发现不同汞污染区土壤汞存在不同的汞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证实,汞同位素的“质量分馏(MDF)—非质量分馏(MIF)”二维体系,可能成为未来示踪土壤汞来源的有效工具。尤其是汞同位素的MIF特征,对于示踪和定量表层土壤大气汞的贡献率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汞在水稻体内迁移转化过程可以发生较大汞同位素分馏,从而为进一步解释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奠定了基础。通过分别测定土壤汞和大气汞的同位素组成,研究人员得出了水稻植株不同部位汞的二元同位素混合模型,并根据水稻不同部位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的强弱,估算了其大气汞的相对比例。

  研究人员还通过测定万山汞矿的汞矿石和汞冶炼废渣样品,发现汞矿冶炼过程能导致汞同位素质量分馏,这对示踪汞矿区不同汞污染源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还对汞矿区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的汞进行提取,并测定了其汞同位素组成,为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中国科学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830.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