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也开始尝试引入智能眼镜来优化他们的管理流程。如上图,借助于智能眼镜,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地读取条形码,并给现场工作工人提供零件信息,工人无需查阅表格或记住零件编号。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信息化的现场管理与产品装配流程,智能眼镜通过流程与产品零部件的识别,会指导、引导现场工作人员的装配工作。
尤其对于汽车装配来说,尽管其有着非常严格的各种管理、控制流程,但在实际制造组装过程中还是会因为现场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导致产品返工。对于汽车或其他的一些大型工业装配来说,一旦发生组装错位,其返工所带来的损失就会非常巨大,不仅是零部件的损耗,更是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生产制造进程。但如果我们要借助于传统的流程化方式,在每一步组装环节都进行核对,管理与效率就会直接受到影响。
大众汽车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智能眼镜,它可以提供工人需要的全部信息,并且融入整个生产管理流程中,可以实时对整个制造装配环节进行监控、指导。因为在实际的现场工作环境中,当现场工人的双手在使用时,就很难转移视线到其他环节,但智能眼镜(增强现实眼镜)可以成为工人的助手,将相关的零部件信息投放到用户的“眼前”,一方面工人不再需要记住每一个零部件的存储位置和编号;另外一方面对于产品的正确装配方式,智能眼镜将会在扫描二维码的同时直接呈现在使用者眼前,并且借助于虚拟交互触控技术,以及语音交互技术,从真正意义上释放工人的双手。
目前,在德国大众汽车的沃尔夫斯堡工厂里已经有30名员工使用这一可穿戴设备,尽管还没有全面普及,但大众汽车已经意识到智能眼镜在现场装配中的价值,并在积极筹备将这一技术推广到更多的工厂,从而提高装配的效率与质量。
智能眼镜将颠覆的三大产业
德国大众汽车可谓是第一个真正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企业级制造装配环节的企业,而它的探索不仅让我们看到可穿戴设备在制造升级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带给了我们在企业级应用的另外三点启示,也可以说是即将被颠覆的三大产业:
1、远程维修
对于一些高精技术,比如航空航天,或者说一些特殊领域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我们就需要依赖于厂家的专业技术工程师亲临现场才能解决这些故障。这对于厂家而言,或是对用户而言,一方面需要承担与支付高昂的费用,另外一方面还会影响到工作进度。而借助于智能眼镜将改变当前的这种困境,有效提升与改善设备的维修方式与效率。现场的工作人员只要遇到相关的设备故障,在任意时间、地点,只要佩戴上智能眼镜连接厂家的相关对接人员,厂家的相关技术工程师就能通过智能眼镜实时、同步地看到现场的问题,并根据现场的问题给予现场人员实时指导。
尤其对于军事领域,智能眼镜的使用价值与意义更加无可替代。比如在战场上,一旦军事设备,如卫星、坦克等出了故障需要进行维修,任一士兵只要佩戴了智能眼镜就能直接连接到军事指挥中心,在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抢修工作。同样,对于医疗抢救也是如此,一旦一些士兵发生紧急的生命安全问题时,借助于智能眼镜就可以连接相关的专业医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现场抢救与手术工作。
2、物流管理
在现代物流管理领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天猫“双十一”当天物流订单量4.67亿,全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快递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但同时也面临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于快递信息的实时性、物流信息的跟踪、物流的效率,以及商品出错情况反馈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当前的快递物流产业,通常都是借助于扫描枪来完成每个环节的信息对接与交流,这一方面促进了扫描枪产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给物流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重复高强度的抬手扫描工作对于快递从业人员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快递从业人员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在高强度的物流配送与管理工作中解放出双手。不论当前的扫描枪如何改造,是改造成指环型的或是手持型的,只要依赖于手来实现扫描工作,对于快递从业人员来说就是一种负担。但如果借助于智能眼镜,对于整个物流快递产业而言是一种本质上的颠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双手。物流人员只要佩戴上智能眼镜,通过眼镜看到的地方就是扫描到的地方,这不仅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还能实现实时监控。
3、现场管理
在企业的现场管理中,除了上述大众汽车在现场装配环节的应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接物流的产品信息管理。在企业的实际现场管理中,出现产品错装、漏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在现场管理环节中导入智能眼镜,一方面可以实时的对产品每个工序的零部件进行扫描,另外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工序的产品组装情况进行扫描,更重要的是可以记录下每个阶段、环节、步骤,系统会自动识别是否与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匹配。
在任一环节,一旦出现信息匹配错位,智能眼镜通过系统识别之后就会在第一时间做出提示,以控制与降低风险。同时,对于产品的包装、出入库管理都只需要借助于智能眼镜就能直接完成。可以预见,智能眼镜在企业级的应用价值将会逐步释放,将助力于中国制造2025,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