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农业农民的困局
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利用竹制产品手工环节多的优势,为当地农民(甚至是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增加近两万元。李建伟指出,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在服务外交外贸大局、服务产业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服务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三农”工作,提高动植检工作的贡献率。
时间切回2013年。土地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成本上升面对严峻形势,质检总局动植司部署开展了出口农产品大调研。浙江局调研发现,出口农产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这么多问题,哪个才是最关键的?”“如何才能既把好质量安全关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浙江检验检疫人站在企业和农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深入分析,找到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对尖锐矛盾:传统的出口前批批检或高频率的抽批检对企业物流自主权的严重制约与互联网 时代出口企业高度组织化的物流之间的矛盾。这束缚了企业的物流自主权,增加了经营成本,影响了资金周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破:管与放的平衡
2015年1月,全国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推进模式改革和制度创新,确定了“关口前移、重管强检、控制风险、提升效能”改革路径。5月,浙江局全面推行出口农产品监管模式改革,力争2016年底全面覆盖所有出口农产品。
早在2013年3月,浙江局就着手谋划出口农产品监管模式改革,组织专家十多次专题研究方案,率先在金华、湖州、台州的200多家企业试点,并向质检总局动植司汇报改革试点成效。动植司组织全国专家调研论证,于2014年11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分类管理的通知》。
浙江局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即“一个指南三个程序”,包括出口农产品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建设指南、出口农产品风险分级操作程序、出口农产品企业分类操作程序、出口农产品企业监管分层操作程序。原则上切断一批出口货物对应一个检测报告或监管记录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管放分离。
有着几十年管理经验的金华豪庭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国平赞叹:“风险分析好用、管用!”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浙江局副局长游忠明说。“质量安全 风险管理体系”管理理念,使检验检疫工作在企业体系建设上找到“整合载体”。同时,把检验检疫资源从低风险产品和简单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转移到高风险产品监管上,实现了检企双赢。
立:持续释放的红利
“3年,100亿元人民币。”浙江局动植处科长刘朋娟说,“这是3年模式改革所释放的改革红利。”
改革之后,不仅检测费用支出下降,仓库面积需求大幅减少,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改革解除了对企业物流自主权的束缚。以金华一家生产出口家具的企业为例,流动资金6200多万元人民币,过去每年周转5次,现在每年周转6次,相当于改革给企业每年提供了6200多万的无息贷款,直接利润增加300多万元。据该企业负责人反映,如果没有实行模式改革,按目前的出口规模至少还要增加3000平方米的成品仓库,建筑成本需要100元万人民币。
目前,已经开展模式改革的出口农产品企业有700家。随着这项改革在浙江全面实施,将惠及3000多家出口企业,百万产业工人受益。本文来自【仪众国际】http://new.1718china.com/article/index27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