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经济总量大、开放程度高,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相当的作用和影响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尤其是在装备制造、电器、电子、通讯等制造业方面,广东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量最大的省份之一。2014年,广东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310亿美元,占中国大陆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22.4%。同时,广东省也是中国大陆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最多的省份之一,在沿线国家实际投资累计达到17.2亿美元。
以前产品出口到经济发达国家,大都要取得欧美等国检测机构的认证认可,为此,一些企业要将产品送到国外进行检验,经常是同一产品需要反复多次检验才能通过,时间长、费用高,成为广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调查表明,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集中在认证、技术标准、标签和标志、包装及材料、工业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5个方面。
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在该省国家级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中,注重发挥其公共检测检验平台作用,从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入手,通过实现国际互认,解决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一方面,他们利用自身资源,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标准领域作为研究课题,跟踪国际技术法规、破解技术难关,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他们通过与欧美等国外检测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或合作实验室,取得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为出口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使国内企业的国际认证费用和认证周期大幅缩减,为企业及时提供了产品出口信息和出口技术要求,为产品出口“一路一带”国家赢得了竞争优势。
通过取得国际互认,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障碍。近年来,以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形式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争相采用的国际贸易壁垒手段,造成广东部分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受阻,这也是“一带一路”上的最大障碍。落户于深圳的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检中心,通过与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的60多个成员国实现互认,先后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和授权及国际认证资质,从技术上促进了国际和国内贸易的便利化。该中心通过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市场准入研究,为企业提供集市场分析、准入分析、产品检测和整改为一体的系统服务,为护航广东制造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通过取得国际互认,大幅缩短检验检测周期,为我国产品抢占国际市场赢得先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必将激增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入。广东作为电力装备制造大省,产量约占全国20%。过去,企业出口电力装备,都要将笨重的变压器送到欧美等国进行检验认证,获得一份检验报告需要花费近百万元和数月的时间,检验费之高、检验周期之长,严重影响了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制约了广东电力装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针对此情况,落户东莞的国家中低压输配电设备质检中心先后与欧美10余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取得了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为高低压电器装备出口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使国内企业的国际认证费用和周期大幅缩减,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该中心实现国际互认后,产品在本地检测合格后,即可出口通行全球,可为企业节约70%以上的检验检测时间,节约检验认证费用达55%~80%。目前,该中心国际合作互认范围已从过去的低压电器元件、开关成套设备产品扩展到高压开关、开关柜、变压器等产品,为高低压电器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取得国际互认,助力企业提升质量,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一些产业聚集区,该省国家质检中心在服务“一带一路”产品出口中,全方位服务于企业产业链,加强对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检测需求的分析研究,为企业产品研发、原材料进厂、质量在线监控、成品出厂提供全过程检测技术服务,为企业在“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供支持。落户佛山市的国家燃气用具产品质检中心帮助广东长青公司建立缺氧保护、辐射效率、吹风、淋雨、热工性能等系列测试装置,按照国际标准对产品进行了100多次测试改进,使该公司成长为广东最大的燃气具出口企业,产品销售到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全省燃气具生产出口企业由5家增加到近100家。目前,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区域的4/5燃气具都由广东省生产。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大多国家质检中心依托产业园、专业镇、高新区和产业集群所在地建设而成,其检测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也大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
几年来,广东省质监局通过推动国家级质检中心加强能力建设,使检测能力覆盖相关产业的国外主要标准,通过国际认可的实验室互认国家不断增加,已经累计为企业出具国际互认检验检测报告26.7万多份。在“一带一路”尚未形成大区域、大合作的发展格局情况下,国家级质检中心通过“一证通全球”检验检测国际互认,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广东制造”起到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