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综合 » 正文

如何透过德国工业4.0理解中国制造202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5-07-24  浏览次数:1259

  虽然目前汽车生产线已经可以实现相对柔性化的生产,但未来,这种柔性会进一步加大,更极端的构想是,汽车工厂实现网络化、分布式、模块化的生产,社区工厂就可以生产消费者想要的车型。
  工业4.0时代,汽车共享模式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改变了汽车的销售模式和使用方式,汽车企业更多将通过提供服务实现盈利,而其发展出的新商业模式对各国也意味着重新洗牌,谁先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谁就将占领更大的市场。
  现实的残酷性则恰恰在于在美好的图景背后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中国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业本身基础薄弱,甚至在还没有完成自动化的情况下,就要跨步迈进信息化。虽然国内也有类似兰光创新这样的企业成功开发出构建智能工厂所需要的软件流程体系,但比起软件、硬件、智能设备和体系等等,专业人才的作用可能更大。
  事实上,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来看,人才的匮乏可能是中国走向工业4.0面临的最大困难,虽然像同济大学这样的先行者已经开始着手为工业4.0培养人才,但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匮乏依旧是需要艰难跨越的重要障碍。
  因为,在整个工业4.0所设想的生产过程中,人仍是信息交互、决策和流程优化的核心载体。
 
  来源: 汽车商业评论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2157.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