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批虾到底有什么问题?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吃下去对人有没有害?我们依然关注,这些问题何时会有答案。
温州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对货物进行溯源,发现这批“问题虾”很可能来自广东。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还从温州当地及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事件发生后,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将胶状物质进行了包括DNA在内的多项检测,可以确定的是——
胶状物质并不是虾本身自带的,而是人为注入的。
监管人员顺藤摸瓜
发现“注胶虾”很可能来自广东
事件发生后,温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最先找到了郑小姐买虾的那个摊位。不过,据这位瑞安的涉事摊贩称,这些“问题虾”都是从苍南的浙福边贸水产城批发来的,上家是一个名叫“阿龙”的批发商。
浙福边贸水产城是一个水产品批发集散中心,“阿龙”的说法是,虾是从广东湛江来的,他自己并没有对虾注过胶。不过,有水产摊贩透露,市场里的确有卖这种注了胶的大虾,“平时(虾)都被放在带盖子的泡沫箱子里。”
7月15日晚,苍南县市场监管局灵溪分局执法人员对水产城进行清查,现场果然发现有经营户正在售卖“问题虾”,大概有6.25公斤。执法人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他们在检查后发现,这批大虾的头与身体接连处,有不明胶状物体。
涉嫌售卖这批“问题虾”的经营户姓晏,晏某供述,大虾是他从苍南县某水产品经纪人事务所购进的,一共进了8.5公斤,总价1400余元,在被执法人员查获前,已卖掉了2公斤多。
晏某还说,郑女士事件被曝光后,他就知道这批大虾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但又不愿自己承担损失。直到被查获前,他原本还打算继续售卖这批问题虾。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从相关专家处证实,“问题虾”的品种为斑节虾,斑节虾需要在沙池中养殖,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养殖较多,温州本地养虾场一般为泥池,不能养殖斑节虾。
而在此之前,根据苍南市监部门的初步调查,这批“问题虾”来自广东。“不过,具体货源在哪里,那边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问题虾’,我们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也需要广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温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经DNA检测分析
胶状物确实是人为注入的
昨天上午,钱江晚报记者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方面得到消息:已经初步认定,在这批问题虾中发现的胶状物,疑似是明胶,不是虾本身的物质。
“我们做了包括DNA检测在内的多项检测分析,发现这些胶状物质所带的DNA跟虾本身的并不一致。所以可以初步证明,这些胶状物是人为加入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
不过,受到检测条件的限制,这些胶状物质到底是什么,目前还不能确定,但从这批“问题虾”中提取出来的胶状物已经被送到上海相关的检测机构。
“我们打算送去更专业的机构检测,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毒性。”温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说,一旦有结果,监管部门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同时,省食药监部门也表示,除了委托专业机构组织检测、查明胶状物成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外,后续还要求追根溯源,查清含不明胶状物虾的具体来源,以及不明胶状物产生的环节。另外,12315举报投诉电话也将及时接受和处置市民就该类虾的举报。
事件动态
欢迎举报“注胶虾”
一旦发现均暂扣并立案
最近这段时间,“问题虾”事件持续受到关注。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农贸市场、水产品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冷库的冰冻虾开展清查,发现疑似“问题虾”一律暂扣并立案,并要求查清来源。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在温州当地,包括“温州发布”、“瑞安发布”等多家官方微信、网站公布了“问题虾”提醒信息:市民如果在农贸市场购买到疑似“注胶虾”,可拨打12315举报。
另外,根据相关部门的官方信息,截至目前,温州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355人次,检查经营户754户,没有再发现类似“注胶虾”。
温州市相关部门表示,根据他们的调查,温州市场上销售的所谓“注胶虾”数量并不多。此外,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也组织了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的专家,对温州当地养虾比较集中的乐清市的养虾场和水产摊进行了抽查,也没有发现“注胶虾”。
多次出现“注胶虾”传闻
全省各地都在进行针对性抽检
钱江晚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除了这次温州的事件外,省内近年内并没有发现过“注胶虾”。然而,“注胶虾”这个词由来已久,过去几年里,厦门、上海、天津等多地屡有“注胶虾”的新闻爆出。
早在上月末,舟山市也曾出现过“市场惊现‘注胶虾’”的网络传闻。根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1日,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在舟山各大菜市场对售卖的虾进行了抽样调查,但并没有发现所谓的“注胶虾”。
根据相关专家解释,“注胶虾”只可能出现在冰冻虾中,在舟山、宁波等地售卖的多以活虾为主。
这起事件后,包括丽水青田等省内其他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也陆续有抽查“问题虾”的行动,不过截至目前,均没有类似发现。
不过,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云南昆明的某些海鲜市场内,近日也发现了一些存有可疑胶状物的问题虾。而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些问题虾也产自广东,当地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