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的危与机剧情中,早已参与全球竞争的家电制造业是最典型的研究样本。谁也不能否认,在全球家电的竞争格局中,中国制造已成为舞台中央的主角。但这个主角却在面临全球市场疲软、制造成本上升困境的同时,还被贴上廉价便宜货的标签。
事实上,家电制造早已成为日渐稀薄的微利行业。而互联网的冲击,又让家电制造企业积累了几十年的商业模式一夜瓦解。身处其中的先觉者们,已经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
危机一直都在
2015年对家电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年头。
国内市场被三大利好政策提前透支后,一直增长缓慢。房地产的低迷,无疑对家电企业也不是一个好消息。而在互联网对手加入智能家居战局后,比拼谁更便宜的价格战,依旧血雨腥风。
出口的大幅增长,曾为家电企业们2014年的惨淡业绩增添了不少颜色。但经济环境的下行,以及国外市场的疲软,使得海外订单在今年也出现了萎缩。
广东佛山顺德,家电制造企业遍布。美的、格兰仕、科龙等大型家电制造企业均设在当地。据当地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5月,顺德出口家电149.1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3.5%。其中,2-5月连续四个月出现下降,而5月单月更是出现同比、环比双双下滑,情况不容乐观。
但即便是在市场增长较快的海外,有了品牌意识的家电企业们,却依旧还只能以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为主要战场。一再被唱衰的夏普、索尼,依旧保持着一线品牌的地位。中国家电产品,却只能被归于二线品牌。而更多的时候,中国家电制造厂商们,是在为日系、韩系品牌代工。
创维总裁杨东文今年6月在介绍创维2014-2015财年出口情况时曾表示,创维上个财年的海外出口中,只有13%是自主品牌。
家电制造早已成为一个微利行业。杨东文同时提道,创维的毛利率去年平均是7%。这么低的原因,也主要是为日资、韩资品牌做ODM和OEM占比较大。
但互联网的野蛮袭击,更让传统家电制造业雪上加霜。
除了积累几十年的巨大线下销售网络濒临崩溃外,年轻对手的快速反应更让传统制造业们感觉兵临城下。
转型几条路?
但市场疲软,并不意味着消费没有需求。从日本背回电饭煲的潮流,已经让家电企业们意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
收购海外资产,转型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家电企业的一条产业升级之路。
5月7日,创维披露收购德国美兹的部分资产,其中包括生产及分销LCD及LED电视的高端市场及相应配件。
多元化之路也成为众多家电企业的共同选择。曾宣称要坚守空调的格力,在今年跨界做起了手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反复表示,做手机并不是缘于和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打赌的结果,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它旗下的小家电品牌大松,则更是将品类扩张到电风扇、抽油烟机、净水器等等。
在房地产热潮平息后,金融也成为家电领域多元化的目标。今年4月3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以33亿元现金认购上海银行2.01亿股定向增发股份,增发后其将持有上海银行约3.7%股份,成为上海银行第六大股东。
这并不是TCL第一次向金融转型。2014年底,TCL成立金融事业本部。2015年1月,TCL与湖北银行联合成立消费金融公司,之前其还曾入股惠州农商行,成为第二大股东。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许多迈入千亿俱乐部的家电企业们,正在进行内部转型升级,试图将自己层级森严、反应迟缓的大航母,改造成反应灵敏、执行迅速的小舰船。
美的总裁方洪波在今年5月曾表示,美的将要进行翻天覆地的组织改造与文化改造。最终目的是形成只有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只有一个头儿的扁平化组织模式。
而海尔创始人张瑞敏也早已宣布,海尔的7万名员工,自我组织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人单合一,形成了海尔内部的多个小微公司。海尔新媒体还宣布,要在微店上开出三万家。
在互联网+的大潮中,擅长制造业的家电也正在与互联网对手们共同合作。
今年5月,小米科技完成了对美的的入股,持股1.92%。而今年7月,海尔也拿出旗下的统帅电视,与暴风科技成立了合资公司。
工业4.0时代,家电制造企业们的转型升级之路多种多样。但能肯定的是,惟有抛弃价格战,尽力提升产业链地位,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才是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