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要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全面开花,就要多练内功外功。从内部看,要改变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局面,覆盖到智能生产的自动化、流程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制造的云端化。从外部看,装备制造企业要联合科研院所主动服务于其他行业和用户单位的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技术、工艺、设备协作和配套服务。
发展“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误区
“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更需工业强基保障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薄弱,对很多制造技术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互联网+”不是也不可能是解决产品质量和关键共性基础技术的灵丹妙药。互联网只是一种经济模式、传播方式和工具,并不能彻底改变产品自身的制造规律。所以《中国制造2025》在物质技术装备方面强调工业强基,精神方面更提倡“工匠精神”。只有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才会有“中国制造”强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可以是增效不增产。“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意味着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或曰主流解读。但反向来看,也指在单位产品一定的情况下,所需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对相对单一的产品而言,这些产品是不可能被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比如对某企业而言,原先市场需求是1万个A产品,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兴起,可能出现5000个A产品、3000个A+产品、3000个A++产品。就如电商网购一样,鲸吞蚕食的是传统商业零售的份额。电商的兴起,与传统商业的衰落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随着单价的降低,市场总的需求也会有一定增加,但取得爆发式增长的难度很大。既然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工业生产的突破或颠覆,就不能用传统的工业总产值增长来衡量。“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提高的是工业增加值,解决的是增产不增效问题。当需求足够大时,可以实现增产又增效;当需求一定时,同样可以通过增效不增产来实现。
政府采购比奖励补助更能促进“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展。我国目前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来发展“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在内的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对创新升级的需求转变为政府对创新升级的需求,产生出市场对新兴产业需求不足的问题。市场需求不足又反过来导致新兴产业相对发展迟缓,生产企业不能发展壮大难以对创新技术增加投入,最终会导致技术和产业发展“两张皮”,使得我国新兴产业无技术可用或有技术不用等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采购等同于市场培育,或许比单纯的奖励补贴更能推动产业化。
“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最终要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多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多引导激发市场的有效需求,产业才能得到大发展。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达5.6万台,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份额超过20%。长三角、珠三角的“机器换人”也如火如荼,这些不都是用工难用工贵的应对策略吗?不都是市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吗?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又是产业化成败不二的检验法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亦是。
发展“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误区
“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更需工业强基保障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薄弱,对很多制造技术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互联网+”不是也不可能是解决产品质量和关键共性基础技术的灵丹妙药。互联网只是一种经济模式、传播方式和工具,并不能彻底改变产品自身的制造规律。所以《中国制造2025》在物质技术装备方面强调工业强基,精神方面更提倡“工匠精神”。只有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才会有“中国制造”强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可以是增效不增产。“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意味着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或曰主流解读。但反向来看,也指在单位产品一定的情况下,所需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对相对单一的产品而言,这些产品是不可能被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比如对某企业而言,原先市场需求是1万个A产品,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兴起,可能出现5000个A产品、3000个A+产品、3000个A++产品。就如电商网购一样,鲸吞蚕食的是传统商业零售的份额。电商的兴起,与传统商业的衰落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随着单价的降低,市场总的需求也会有一定增加,但取得爆发式增长的难度很大。既然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工业生产的突破或颠覆,就不能用传统的工业总产值增长来衡量。“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提高的是工业增加值,解决的是增产不增效问题。当需求足够大时,可以实现增产又增效;当需求一定时,同样可以通过增效不增产来实现。
政府采购比奖励补助更能促进“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展。我国目前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来发展“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在内的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对创新升级的需求转变为政府对创新升级的需求,产生出市场对新兴产业需求不足的问题。市场需求不足又反过来导致新兴产业相对发展迟缓,生产企业不能发展壮大难以对创新技术增加投入,最终会导致技术和产业发展“两张皮”,使得我国新兴产业无技术可用或有技术不用等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采购等同于市场培育,或许比单纯的奖励补贴更能推动产业化。
“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最终要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多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多引导激发市场的有效需求,产业才能得到大发展。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达5.6万台,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份额超过20%。长三角、珠三角的“机器换人”也如火如荼,这些不都是用工难用工贵的应对策略吗?不都是市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吗?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又是产业化成败不二的检验法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亦是。
●相关报道
大力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当前,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先进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在这一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推进“互联网+制造”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大力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当前,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先进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在这一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推进“互联网+制造”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来源:中国工业报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下一篇:中国制造无人机发布技术标准
- 上一篇:BCG:体外诊断行业迎来“黄金时期”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