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检验检疫局航交所办事处在对一批产自四川出口到伊朗的品名为“桉叶油85%(工业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监装时发现,企业提供的《危险货物分类鉴定书》涉嫌伪造。经与出具该分类鉴定书的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及产地局(四川检验检疫局)联系,确认该《危险货物分类鉴定书》系伪造。口岸部门及时将情况通报给产地局,产地局依据相关规定作出:“责令生产企业对该产品送样进行危险特性分类鉴别,在未取得有效分类鉴别报告前暂停其出口报检;对该企业通报批评并要求相关责任人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杜绝安全隐患。”的处罚。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化学品重要的身份证书,是具有资质的检测技术中心依据相关国际规章对运输的货物进行危险性分类检测的权威报告,是该化学品物理、健康、环境危害严重程度的评定。通过鉴别报告,可以确定化学品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危害,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伪造此类报告可能引起对货物危险性认识的不足或者对货物的处置和应急不到位,从而引起重大安全隐患,后果危害极大。 上海局航交所办事处集中受理经产地局检验合格、于上海口岸监视装载出运的海运货物。工作中涉及的分类报告来自全国多家机构,除国家认监委认可的8家重点实验室外,还有其他技术中心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相关检测报告。在众多机构出具的报告中,只有个别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上附有二维码,可以快速识别该报告的货物品名、有效期等内容,并可登录相关网站做进一步详细查询。绝大多数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并无相关快速鉴别真伪的方法。同时,由于企业原件在有效期内需要在产地报检使用,口岸部门接受的分类报告均为复印件,易产生涂改、伪造等可能。此外,部分机构出具的分类鉴别报告没有明确该物质是否在《危险化学品名录》内属于危险化学品,给口岸规范统一操作带来困扰。 在口岸危化查验及执法的工作实践中,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建立统一的分类鉴定报告互联网查询平台,将机构的分类鉴定报告统一数字化管理;并且在格式、有效期、防伪二维码等方面进行试点操作,待条件成熟后全国推广,从而强化《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别报告》在危化工作中的基础性和权威性地位,进一步降低风险,保障安全。 自2014年1月起,上海局开展出口危险化学品口岸专项抽查检验工作。截至目前,共对出口危险化学品实施口岸现场查验465批,检出不合格79批,不合格率为16.99%,不合格率相比普通货物高出13个百分点,出境危险化学品不合格情况仍须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