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能源环境 » 正文

穹顶之下 雾霾天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5-03-03  浏览次数:1453
核心提示: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近日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近日,央视前记者柴静的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出现在人们面前,引起广泛的讨论,同时也引起的人们对雾霾的重视,面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柴静自费拍雾霾纪录片:这是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辞职后,柴静在做什么?日前,她向优酷、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免费奉献了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柴静透露,促使她展开调查的原因是,女儿还没出世就患上了肿瘤,一出生就要接受手术,“在照顾她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目前,孩子已经痊愈,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柴静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于是她开始了调查。
  用《看见》的百万版税自费投入调查
  柴静介绍,公布女儿的病情,自己此前顾虑很多,因为“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女儿将来会承受什么。”后来丈夫劝她“我最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这句话对柴静产生了作用。“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一旦投入调查,柴静发现,污染其实早已存在。2008年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向她提供了2004年某个月的PM2.5数据曲线,相当于今天的严重污染,首都机场关闭了,但是当天新闻报道是,那是雾,“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缺乏认识。”一年中,她现场调研,查阅文献、拜访专家,拍摄而成纪录片《穹顶之下》,前后花费一百万人民币,钱全部来自两年前《看见》的版税。
  大气污染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柴静试图在纪录片中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雾霾是什么?纪录片中柴静携带仪器,做雾霾健康测试,并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分析呼吸成分,拍摄肺部深处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性质、危害、构成。
  柴静介绍,一年中她以个人身份拜访能源环保领域内的专家以及职能部门,包括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韩俊等国内高官以及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等——没人拒绝提问,在回答时都毫无保留,直面问题。“我觉得他们都希望能公开地讨论问题,因为问题呈现就是解决的希望。”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的处长李昆生,“他让我很惭愧,有时候我都觉得某件事做不下去,不太可能,他还在继续发表文章,不断往前推进。深夜有时会收到他的两三篇文章,文中的急切之情和为公之心对我是一种感染。”采访对象的积极态度让柴静感觉,中国有很多人希望环境能够改善,并在为此努力。
  除了已经上线的纪录片,柴静还把一年的采访所得发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希望对正在修订的《大气防治法》有所参照。“他们逐字看完,附上建议,返还给我,并打电话表示感谢,说会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同时,她还把资料发给了正在制订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小组成员,“得到的反馈也让我很意外。他们提出的唯一意见是,如果篇幅不限,可以谈得更多……”
  “我想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态度是,改革在中国适逢其时,需要让大众更多地知情参与,更多地讨论,达成共识。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没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边的污染源,也没人比我们更爱护自己的家园。”
 
  《穹顶之下》柴静做了什么?
  《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片中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
  她实地勘察:在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她亲自携带采样仪,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最危险的一种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4倍;
  通过调查她告诉我们,在北京,每天高峰时段,有34%的车在路上堵着,六环以内每小时PM2.5的排放量是1吨;在燃煤污染致死数千人的伦敦雾霾事件过后62年,她前往因雾霾丧生者的墓地凭吊,也去到仍烧壁炉的人家拜访,当年伦敦“禁排黑烟”、“限烟区只能烧无烟煤,财政补贴壁炉改造的大部分费用”等规定的条文,具体化为男主人手中清洁的煤块——煤是可以干净的;为考察同样恶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她在直升机上俯瞰这座车轮上的城市摊大饼式的道路模式和对汽车的高度依赖,在公路边直击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
  她查阅文献:对一些人所称的伦敦雾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见成效的说法,她发现开始治理的头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气污染物;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而轮船和飞机的燃油还没有得到像汽车用油那样的哪怕不算严格的监管。
  她拜访各方面专家:她直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为什么是石化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有没有可能放开油品市场?她用数据视觉化,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处理得通俗、形象、警醒。
  探查真相之后,她用行动以尽绵薄之力:看到家门口有一片工地裸露,她试着与施工者交涉,结果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楼下的餐馆没有加装油烟处理装置,她打了举报电话12369,餐馆老板果然装上了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加油站的加油枪汽油挥发严重,她又向环保部门举报,加油站答应马上修好防挥发装置。她的体会是,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个数字。她建议网友:表达你的不满、维护你的权益。
  纪录片《穹顶之下》火了。继《看见》之后,央视前记者柴静和她的作品再次成为焦点。这部柴静的作品是她自己花费百万,用一年的时间调查、拍摄完成的。纪录片登陆网络后火速刷屏,也瞬间引发“支持”和“反对”两种声音。
  这部纪录片为何得到环保部长的“主动感谢”?片中呈现的内容是否客观、专业?雾霾治理研究专家、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中国环保意识的启蒙作品。
  环保部陈吉宁:向柴静发短信表示感谢
  在这部长达103分钟55秒的作品中,柴静对中国近年来的雾霾状况进行了数据化的展示,用自己的风格和视角解读了雾霾形成的成因、迁延难愈的症结、和痛定思痛的解决办法。2015年3月1日下午,履新环保部的陈吉宁部长在媒体座谈会上表示,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他向作者柴静发短信表示了感谢。
  环境保护专家:中国环保意识的启蒙作品
  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多年从事环保工作,也是柴静在拍片前曾经咨询过的专家之一。他肯定了片中数据的真实性。而对于雾霾成因的分析及结论,张大伟表示,科学本就是有两面性的,很多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而这些不同的角度,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
  而对于质疑之声,张大伟毫不讳言对作品现实意义的肯定:“环保问题谈了很多年,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也30多年了,但为什么环境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还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不强,全民普及的力度不足。”自诩“只具有理工科思维”的张大伟,在提到柴静选择的这种传播方式时,非常赞赏。“柴静对于公共问题的传播,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可以说是中国环保意识的启蒙作品,可以与美国那本《寂静的春天》相提并论。”
  这本同样被陈吉宁提到过的书,于1962年在美国问世,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当时争议颇多,比如今柴静面临的情况更甚。其中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要想获得更多的关注,推动环境治理的发展,像柴静这样的作品,我期待更多,也鼓励更多的数据公开。”张大伟说。
  纪录片制作人:《穹顶之下》体现纪录片价值
  纪录片制作人、导演王媛媛则从纪录片拍摄的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从形式上讲,《穹顶之下》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但是体现了纪录片的价值和本质。“真实记录,真实表达。”她表示,纪录片是需要静静欣赏的东西,触动往往在最后一分,最后一秒,如果没有看过完整的作品就轻率发表评论,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制作团队不再发声 罗永浩以个人名义支持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前央视《新闻调查》编导范铭……在柴静的纪录片团队中,这些人都赫赫在列。针对“锤子团队参与运作”的传言,锤子科技PR钱先生回应,罗永浩是以个人的名义对该纪录片进行了支持,锤子科技并未参与其中。范铭则表示,整个纪录片团队都已经约定好,所有想要回应的信息均已向公众表达,不会再接受其他采访。
  在片中柴静说,“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也许,她的这句话,就是对所有问题的回应。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是什么?
  事实上,这几年,每到秋冬,中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只是都没近段时间波及范围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专家指出,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四、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环保专家表示,通常在北方地区冬天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穹顶之下 我们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1、空气净化器要常刷
  空气净化器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过滤器会吸附很多脏东西,如果不及时进行清洗,本身也会导致菌类繁殖,反倒成为污染源。因此,消费者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厂家的要求及时更换、清洗风道、过滤器等部件。
  2、节能灯不要频繁关
  短时间内多次接通电流很容易损害节能灯的寿命。如果一个小时内需要进出同一个房间很多次,我们最好改变从小养成的“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因为即使节能灯点上很久,也费不了多少电,否则反而费电。
  3、净水器惊变脏水源
  使用净水器本来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但只是一味使用,而不进行清洗、维护,很容易被二次污染,反倒成了“脏水器”,出的水可能比不安装净水器之前更脏。而多层滤芯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建议,每周都将净水器上的滤芯取下来进行清洗、消毒,最好采用有反冲洗功能的净水器。
  另外,活性炭滤芯对细菌也有吸附作用,其上孔洞吸附的细菌容易繁殖,同时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当吸附能力饱和之后,吸附过多的杂质就会掉落下来,而过滤膜会把很多污染物截留在膜内,时间长了不清洗,也会引发细菌和藻类的繁殖。一些净水器有反冲洗功能,可及时进行清洗,最好按照厂家的说明安全操作。但是即使进行反冲洗,随着流量的增加,也存在材料老化的问题,最好定期进行更换。活性炭3个月更换一次为宜,膜1至2年更换一次为宜。
  4、新风不洗污染空气
  新风系统如果不及时清理过滤网,很可能成为室内的污染源,所以需要经常对新风系统或新风器的滤网和机芯进行更换。常规2-3个月更换一次即可,在空气质量不好时,建议一个月更换一次。
另外,新风系统机芯的材质不尽相同,有的新风系统使用纸质机芯,需要定期清洗或更换;部分产品使用的是塑料或铝制的机芯,半年清洗一次,几年后更换即可,业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来源:环球网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1283.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