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源铝企山顶偷埋近千吨含氟废料,造成当地农作物成片死亡,水质发红,百人村庄十余人患癌去世,一半人搬迁。虽然当地村民2006年就开始上访,然而桃源县拖延了8年之后,才确认创元铝业废渣处理存在问题,表态将督促其做好整改。
桃源的污染问题,不仅暴露出一些地方扭曲的政绩观,村民8年上访而没有结果,也反映出民众面对污染侵害的弱小与无力。对此,近期社会关注的中国渔民诉康菲漏油污染索赔1.48亿元案是又一个例证。当年因为渤海漏油事件而血本无归的渔民,向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和中海油提起诉讼。然而,此案之所以拖了3年之久才正式开庭,就在于渔民们所面临的诉讼难。据报道,此次天津海事法院只是针对乐亭县的21名渔民索赔进行了立案,包括山东、辽宁等地的数百渔民索赔则未被立案。而渔民遭遇的另一大维权困境,则是举证难。康菲石油公司和中海油已经表示,这些渔民不属于官方调查界定的6200平方公里海域范围内,渔民们也无法证明海参是因为石油泄漏事故死亡的。
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维权诉讼从立案到诉讼,都存在着对维权方的种种不利,这也是现实中许多受害者通过反复上访来维权的原因所在。
此外,对于身边的污染企业,居民无法参与对企业的实质监督和约束,这也给维权带来极大困难。在国外,企业的污染数据必须公开,企业会承认周边社区为企业的“利益相关人”,让居民代表进入企业董事会,从而从企业内部嵌入社会责任的因子。这样的“利益相关人”制度在中国依然是空白,
针对此起彼伏的地方环境污染事件,空谈企业的道德血液是无济于事的。我们需要重塑环境监管,也需要激活民间维权力量,让民众面对污染侵害能挺直腰板,将能有效遏制企业与地方利益勾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