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利马召开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的“中国角”边会上,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中国碳金融发展报告》。
本次报告发布会的主题为“气候变化和融资机制”,由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和乐施会联合主办。
报告指出,国内碳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潜在风险,但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为参与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也未建立碳金融监管体系。“无论是从碳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经济部门和市场稳健发展还是从公共利益出发,碳金融监管必须能够保证有效的交易和定价机制、避免欺诈和价格操纵、平衡信息透明度及保密程度。”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说。
今年8月,降低碳排放强度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发改委也多次表示将建立全国碳市场,然而,缺少全国层面的立法约束和不同区域排放权责有待明确成为其制约因素。报告认为,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建立全国碳市场,一是自上而下,二是自下而上。在构建过程中,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即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合理分配以及试点碳交易所的转型。
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振清也认为,碳市场运行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将碳视作一种资产,排放需要付费、超标需要购买配额、提高技术才能减排。除了节能减排这个目标,在推进碳交易的过程中,碳的金融属性全面开发,其本身意义同样重大。
“以前企业退出时没有任何补助,而现在剩下的碳配额可以部分卖掉,这就相当于一种补贴。”孙振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