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标准法规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原料奶国标被指落后 或将重修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12-05  浏览次数:787
核心提示: 三年前曾被行业人士指为全球最差的我国生乳(即原料奶)国标再次被建议重新修订。昨天,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立一周年暨荷兰奶业

 三年前曾被行业人士指为“全球最差”的我国生乳(即原料奶)国标再次被建议重新修订。昨天,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立一周年暨荷兰奶业技术示范中心启动仪式上,由中荷专家编写的首份《中国奶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发布,鉴于我国生乳品质已大幅提高,而我国现行生乳国标已落后,中外专家建议对国标中生乳乳蛋白、细菌总数等指标重新修订。

  ■发布

  生乳细菌总数大幅下降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乳业公司共同筹建,目的是通过分享荷兰乳品专业知识提升中国乳品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安全及生产水平。此次由两国专家共同编写的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生乳质量水平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报告引用2008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三聚氰胺事件以前,中国规模牧场生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为3.62%和2.94%。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中200家示范规模牧场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示范牧场生乳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到3.81%和3.13%,细菌总数和体细胞分别为20.8万个/毫升和34.5万个/毫升,比2010年降低了26.5%和5.1%。

  据此,报告指出,中国规模牧场生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5-6年内分别提高了5.3%和6.5%,带动我国生乳品质的总体上升。

问题

  现行国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生乳品质上升,然而,相关国标中的主要指标却已落后。

  白皮书对中国规范生乳质量标准出台的一系列标准、法规给予了肯定,但同时指出,2010年我国通过并颁布的《生乳》(GB19301-2010)标准在乳蛋白、细菌数等指标的规定上均低于1986年颁布的标准。

  白皮书指出,该标准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基于中国奶牛以散养为主的养殖现状而发布的,随着中国近些年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乳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有必要考虑重新修订标准。据悉,这也是三年来,该标准再次被提及不够先进。

  据了解,三年前该标准在行业和国内媒体曾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争议的核心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标准,则将每毫升生乳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每百克下调至2.8克。为此,有不少专家认为,新标准中生乳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来源:京华时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0261.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原料奶 国标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