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 » 认证知识 » 体系认证 » 质量管理综合 » 正文

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1-01-26  浏览次数:917
核心提示:标准化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理论性、知识性、政策性都很强。而企业标准化管理无论是从管理职能、管理手段
标准化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理论性、知识性、政策性都很强。而企业标准化管理无论是从管理职能、管理手段还是管理方法来看,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一方面,企业通过标准化工作,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标准化还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
l企业标准体系构成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技术标准是对企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其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导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管理标准是对企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事项主要指在生产经营管理,如营销、设计、采购、生产、检验、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化与信息、经营、劳动组织等管理中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工作标准是对企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岗位的基本技能、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在企业中,有许多活动都是重复发生的。例如产品的设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材料的投入,工人的操作,产品的生产,产品质量检验,以及各种管理、业务等等。这些重复发生的活动也就是企业的标准化对象。企业标准化的对象首先可分为“物”和“事”两大方面。所谓“物’’即指产品、材料、设备和工具等;所谓“事”即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实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就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各种“物”和“事”,用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长期以来,有些人只把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标准化的内容,而忽视了管理标准,这是对企业标准化片面的理解。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管理标准除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之外还是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技术标准,而不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那么技术标准也就不能有效地贯彻。同时,无论是“物,,还是“事”都要由“人’’去做,因此还要制定实施工作标准,通过工作标准的实施去监督、促进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认真实施。
2企业标准体系设计
2.1设计原则
  (1)全面成套
    应对本企业当前预计到的科学技术、经济、生产及其管理活动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各种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进行充分的研究,来确定需要制定哪些标准,并在一定范围内使应有的标准全面成套。
  (2)层次恰当
    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恰当地将标准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尽量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即尽量安排在高层次上,能在大范围内协调统一的标准,不应在数个小范围内各自制定,达到体系组成层次分明、合理简化。
  (3)划分明确
    体系表内不同专业、门类标准的划分,应按生产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即以标准的特点进行划分,而不是按行政系统划分。同一标准不要同时列入两个以上体系或分体系内,避免同一标准由两个以上部门同时制定。
(4)立足实际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标准化工作也有各自的重点。适宜的标准应该能够迅速组织实施,在实施后能产生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5)科学先进
    即要求企业标准体系表上表述的标准不仅能正确归类,而且能正确反映各类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简单地分类排列。同时,这些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及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客观需要的,其中有些企业标准的水平还比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水平高。
  (6)简便易懂
    企业标准体系表主要在企业内部使用,不但要求企业标准化人员理解,而且还应使其他管理干部、甚至职工也能看懂,这就要求企业标准体系表形式简单明了,不繁杂,一目了然,并在表述内容上不深奥,通俗易懂。
2.2企业标准化系统的特性
  (1)功能上的监控性
    企业标准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监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即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还为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的有序化和规范化提供行为准则。一个建立r企业标准化系统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处于受控状态。
  (2)状态上的稳定性
    这是由标准对象的稳定性所决定的。任何企业的标准化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能处于剧烈的变异状态。当然,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发展时,企业标准化系统也要局部调整和更新,以满足新的生产能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3)时间上的先行性
    企业标准化系统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批量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之前,必须首先制定该产品批量生产所必需的各种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否则,就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即不能稳定地生产用户需要的合格产品。所以企业标准化工作要先行一步。
  (4)空间上的基础性
    企业标准化系统是企业管理大厦的地基,企业管理大厦盖得越高即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越高,企业标准化系统的广度和深度即地基也势必要求打得更深、更坚固。
2.3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1)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参照GB/T15097等标准建立一个先进、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它是企业标准系统的主体。在确定每类技术标准过程中,应尽可能深化,提高标准化程度。如设计中,可采用“SV分离法”,即把产品层层分解为标准(Standard)部分和非标准(Variation)部分,从而使非标准部分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技术标准化。
  (2)重点抓好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内的企业管理标准化。制定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对于不稳定、不成熟的管理事项不宜制定企业管理标准;同时有些管理制度已能有效处理管理对象,也就没必要再去制定企业管理标准,造**力、财力、物力上的重复耗费。因此,企业管理标准的种类主要是:图样、技术文件、标准资料、信息、档案的管理标准;为进行科研、设计、工艺等技术管理工作而制定的有关标准;工艺管理标准;计量管理标准;质量检验、审核及质量记录的管理标准;经济合同管理标准;半成品、协作件管理标准;生产运输管理标准;定额管理标准;成本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物料管理标准;生产活动原始记录及台帐及信息管理标准。此外还有能源管理标准、会议管理标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标准等等。
    企业管理标准应按GBl.1规定编写,其正文部分内容一般编排如下:
  a.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b.引用标准与法规;
  c.术语;
  d.管理职责;
  e.管理原则;
  f.管理程序;
  g.管理内容及其要求;
  h.检查与考核。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不稳定、不成熟的重要性管理事项应该制定企业管理制度,而企业管理制度在制(修)订过程中也完全可以运用标准的原理与方法,使其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目前,很多企业在实施ISO9000族标准中,把质量体系文件与标准文件有机结合起来,使质量管理工作与标准化工作密切结合,走出了一条管理标准化的宽阔大道,并在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中起到桥梁作用。
  (3)按工作岗位,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工作标准
    企业工作标准是按岗位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它具体规定了每个工作岗位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任务的完成期限。完成规定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与其他机关岗位工作的配合要求,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工作检查和考核办法等。由于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有时又被称之为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标准或服务规范等。
    在制定企业工作标准前,首先要优化和合理地确定工作路线和工作岗位,然后再按岗位定“标”,以“标”选人,按劳取酬,实现各尽所能,各尽其力。
    企业工作标准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图样式、条文式,也有图、表的综合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简明易懂,便于实施和考核,都应明确规定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即要提出工作数量、质量、期限要求。因此,一般企业工作标准的正文部分应按下列内容排列:
  a.上岗条件(或任职资格);
  b.岗位职责与任务;
  c.工作程序图;
  d.工作内容及其数量、质量和期限要求;
  e.与相关岗位如何协调、配合;
  f.信息传递方式;
  g.考核办法等。
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
    制定企业标准体系,仅仅是建立企业标准化系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认真实施各类标准,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水平。更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企业标准体系也应处于不断的修订、补充和动态发展中,切忌“一劳永逸”,使企业标准体系表流于形式,不能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
    认真进行标准法制教育和以岗位工作(作业)标准为核心内容的继续教育,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始于教育,就是要把标准化法作为企业标准法制教育的重要教材,从而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标准法制意识,深刻地认识到,有标不依或无标生产均是违法行为。终于教育,就是制(修)定标准后,应及时宣贯,进行以标准为核心内容的岗位继续教育,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提高了职工实施标准的认识和能力。
    建立和健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标准化组织体系,明确其职责与权限。企业标准化工作并不只是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基础工作。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均应设置相应的标准化组织机构。一般来说,企业应有主要领导挂帅的标准化委员会或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决策领导机构,下设标准化办公室或标准处(科)或明确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作为标准化工作机构。各职能科室及基层车间还应有标准化领导小组或专(兼)职标准化员,从而组成一个企业标准化管理组织网络。然后,企业应通过“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各级标准化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工作任务,使其依法有效工作。
    培养和造就一支企业标准化工作骨干队伍。对企业的专(兼)职标准化人员,尤其是企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和骨干人员,要进行专门的系统的标准化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有关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知识,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标准水平和发展情报;学习有关管理科学知识和标准化知识,能熟练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有关基础标准,熟悉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法规;掌握有关行业基础标准;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制定和组织实施标准。
    清理和收集企业现行标准、规章制度,并在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编制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与计划。首先要清理企业现行的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清理,弄清企业应执行哪些标准与制度,企业现行的标准中哪些仍适用,哪些应更改或修订,哪些已不适用应废止。其次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企业适用的各种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资料,并建立日常的收集渠道。最后,应认真拟订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和计划中去,纳入企业目标管理中去。
    搞好考核,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关键。标准制定以后,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保证体系,使标准化管理落到实处。在检查考核时,应突出一个重点,搞好三个结合。即以工作标准为检查考核的重点,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考核相结合,把标准化考核同企业方针目标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与部门考核、职工个人自我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要与部门和职工个人的绩效挂起钩来。


 
  来源:csicn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college/show-626.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企业 标准体系
分享到:
5.31K
 
[ 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