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81007—2012(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替代了FZ/T81007—2003(以下简称旧标准)。新标准是产品质量与消费品质量提升的体现,不仅更明确地规范和细化了单夹服装的产品理化性能要求,充实和完善了成品质量缺陷的判定依据,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增补了一些新的检测项目。为方便质检机构和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和运用好新标准,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阐述新标准与旧标准比较的变化与特点。
2修改的考核指标
新标准提高并细化了单夹服装的考核指标,具体如下:
1)适用范围
新标准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更加的明确化,新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单夹服装,将原标准中不适应的含毛原料的面料也纳入到新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扩充了标准的应用领域。新标准还明确规定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
2)使用说明
新标准对成品使用说明按GB 5296.4和GB 18401的规定执行,增加了对服装面料的安全性能考核指标,完善了标准的考核使用说明内容。
3)型号
新标准更加严谨地阐述了单夹服装型号的标注,增加了儿童服装号型的规定即GB/T 1335.3,比旧标准更加符合实际、准确。
4)纽扣、拉链及附件
新标准采用适合所有面料的纽扣、拉链及其他附件,纽扣表面光洁、无缺损,附件应无瑕疵、无尖锐点和锐利边缘,经洗涤和/或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不沾色、不生锈。拉链啮合良好、光滑流畅。比旧标准更加细致和具体地增加了对该类产品的技术要求。
5)经纬纱向
新标准规定后身、袖子的允斜程度不大于3%,前身底边不倒翘。裤子的允斜程度不大于3%。新标准取消了旧标准中规定的色织格斜不大于3%。
6)对条对格
新标准对面料有明显条格在1.0cm及以上的规定中,相比旧标准,修改了裤前中线的规定和背缝规定,新标准规定裤前中线,条料顺直,允许不大于0.8cm。背缝规定条料对条,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cm(遇上格子大小不一,以上背部为主)。背缝规定相比旧标准,增加了备注说明。另外新标准相比旧标准,增加了一条条格花型允斜程度不大于3%。
7)色差
新标准取消了覆粘合衬所造成的色差不低于3~4级。
8)外观疵点
新标准对各个部位允许程度的考核更加严谨。
9)缝制
新标准对缝制的文字描述规定更明确更细化更准确,增加了绱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袋与袋盖方正、圆顺;袋口两端应打结;滚条、压条要平服、宽窄一致;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钉扣牢固,扣脚高低适宜,线结不外露;扣与扣眼上下要对位;四合扣牢固,上下要对位,吻合适度,无变形或过紧现象;领子不允许跳针;装饰物(绣花、镶嵌等)牢固、平服;裤子侧缝顺直,扭曲率不大于2%,短裤不考核。比旧标准对缝制的考核更加严格,对成品的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
10)规格允许偏差
新标准放宽了腰围的考核指标,由±1.0cm变更到±1.5cm,放宽了对质量影响不大的细节考核,同时对于长袖袖长中装袖,新标准更正为圆袖。
11)理化性能
新标准对水洗尺寸变化率、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考核范围更明确,水洗尺寸变化率中领大只考核关门领。腰围不考核松紧腰围,褶皱处理或纬向弹性产品不考核横向尺寸变化率。新标准放宽了水洗尺寸变化率一等品和合格品对领大的考核指标,由一等品≥-1.0%变成≥-1.5%;合格品≥-1.5%变成-2.0%。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只考核上衣的领子和大身部位,且不考核复合、喷涂面料的剥离,非织造布粘合衬如在试验中无法剥离则不考核此项目。新标准降低了对面料湿摩擦的考核指标,在旧标准考核指标的基础上下降半级,规定了起绒、植绒类面料、深色面料的湿摩擦色牢度的合格品考核指标允许比新标准指标降半级。新标准对面料耐光色牢度的考核更加细化,按GB/T 4841.3的规定,划分深浅色进行考核。新标准取消了耐汗渍色牢度考核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的规定。新标准对于起毛起球考核指标按照等级一一对应,并对起毛起球的测试方法有了明确的规定(起绒织物不考核起球)。新标准修改了成品检验分类,充实和完善了成品质量缺陷判定依据,还修改并完善了接缝性能试验方法。
从以上几个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新标准对单夹服装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促进单夹服装产品品质的提高,还使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注重单夹服装产品的服用性能,使得以后的产品会更舒适、更贴心。
(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标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