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 » 产业专题 » 食品农产 » 中国市场 » 食品添加剂 » 正文

食品添加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8-20  浏览次数:2136
核心提示: 食品添加剂概述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
       食品添加剂概述


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食品产品中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的需要,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          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所得至的物质叫人工合成添加剂。
*          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作为原料,经过提出取的物质为天然食品添加剂。
  二、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管理情况
    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法规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严格审查,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三、关于食品添加剂监管职责分工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和部门职责分工,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质检总局负责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工商部门负责依法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餐饮服务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监管工作:工信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行业管理、制定产业政策和指导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各部门监管职责明确。
    四、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的主要监管制度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按照《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和《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11〕5号)的要求,各部门积极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监管制度。
    在安全性评价和标准方面,制定了《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在生产环节,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在流通环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整顿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对流通环节食品用香精经营者进行市场检查的紧急通知》。
    在餐饮服务环节,出台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严格规范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
    五、食品添加剂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标准包括使用标准和产品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规定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范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
*          1 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          2 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          3 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          4 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          5 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          6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
*          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
*          7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          8 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          9 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
*          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          10 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
*          11 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
*          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
*          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          12 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
*          13 面粉处理剂:促进面粉的熟化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
*          14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
*          15 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
*          16 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
*          围的物质。
*          17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
*          18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
*          19 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
*          20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
*          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          21 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          2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
*          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等。
*          23 其他: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2012),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定义、使用范围、用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约200种。
    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鉴别试验、纯度、杂质限量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2010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了95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对于尚无产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根据卫生部、质检总局等九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规定,其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可以参照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的标准,由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定。
    六、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制定
    卫生部2011年第11公告规定,生产企业建议指定产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应当属于已经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或卫生部公告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食品用香料,不包括复配食品添加剂)。对于没有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可参考的,拟提出指定标准建议的生产企业应当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交书面及电子材料,包括指定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及参考的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标准。指定标准文本应当包含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其格式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七、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与工商营业执照的关系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九条则规定了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七个条件,其中第一款明确规定申请企业应当有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执行时,要进一步确认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应当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八、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
    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取得生产许可,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1、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2、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3、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厂房设施;其卫生管理符合卫生安全要求;4、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等生产条件;5、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符合有关要求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6、健全有效地质量管理和责任制度;7、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出厂检验能力;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要求;8、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工艺落后、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九、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犯罪行为,同时也是阻碍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长期以来,一些单位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违法添加“黑名单”制度,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目前卫生部共发布了6批名单,包括48种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及23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十、如何加大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的查办和惩治力度
    为加大对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法发〔2010〕38号)。卫生部会同公安部等六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的通知》。
参考资料:
*          卫生部有关食品添加剂监管问答.doc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2012)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college/show-2407.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