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的纳米材料技术委员会(TS 27687)的相关定义,纳米材料是指粒子尺寸小于100纳米(nano-objects)或含纳米结构(即拥有纳米尺寸的内部或表面结构)的材料(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些特点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从纳米材料得到广泛的研究开发应用和应用。
纳米材料除了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得物理、化学特性,对人体的毒理和对环境的生态毒理是否也会所不同?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实验室赵宇亮研究员说,“当物质细分到纳米尺度时,其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生理行为,也可能与常规物质有很大不同。因此,对宏观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包括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许并不适用于纳米尺度物质。”目前对纳米材料毒理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肯定的是,纳米材料广泛应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对环境产生危害。
由于纳米材料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不良影响,欧美各国都对纳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具体见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