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体系 RMO,ZVq
ntNI]~z&
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理,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相关的标准按照内在联系,形成标准体系。我国的农产品标准,从无到有,目前已形成了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检验测试等一系列标准,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我国现有与农业有关的各类农业相关标准8500多个,其中国家标准2000多个,行业标准约2500个,地方标准4000多个。近年来,国家和行业有关部门,加大标准制订力度,标准不足和标准体系不健全问题的现状有望尽快得到改变。农业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综合效益、规范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imQURC
产品标准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强制标准)、无公害产品标准(强制标准) MO;X>D =
[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138个产品(种植业82个、畜牧产品25个,水产品31个)、地方标准1个 ]、绿色食品标准[67个];方法标准400多个;生产技术规程标准3000多个;农药残留限量值标准有国家强制性205项,国家推荐性354项。 O1')nYF7
6c0>gUQx-
2、检测体系 fs/*V~@
=4d (b ;
政府监督检验:一是以政府农业行政系统为主导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督检验体系。针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特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等为重点的监督检验,组织实施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质量监督控制网络。二是技术监督部门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监督检验体系。负责对加工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检验,控制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生产。三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对食品安全控制的综合监督与管理。另外,还包括卫生部门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 (
8_\^jJ
社会中介服务检验:中央和省级科研院所,以其中心实验室为基础,在开展科研测试的同时,完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水平,开展对外检测服务,初步形成了具有社会中介服务功能的检验测试群体。 %`Z!4L
企业自检:从企业生产管理角度出发,尤其是进出口食品(包括农产品)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检测机构,实施企业内检。根据我国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的特点,我省从去年起,在全省组织建立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站点,初步建立了以市场准入为主的检测制度,并形成了一套检测技术和检测管理办法。 _X?^Cy
产前:以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检测为重点。检测产地环境中的水、土、气,包括耕地受污染的状况;畜禽、水产生产环境等受污染状况;农用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泥的污染监控等。 HSq}7S&U
产中:以投入品质量安全保证检测为重点。主要检测对象为肥料、农药、种子、兽药、饲料(饵料)及农业生产用机械设备和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等。 B=|cS;bM$3
产后:以农产品市场准入认可性检测为重点。主要检测对象为植物产品及其制品,畜禽产品及制品,水产品及制品、转基因产品等。 LdJYE;k Ju
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承担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承担检测技术研究和标准制修订,开展与农产品质量对比分析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承担其他方面的社会委托及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AT[@
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承担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负责农产品市场准入检验、农产品产地认定检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鉴定检验,负责对市县综合性检测站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及其他咨询服务工作。 'uy/o)L
县级综合性检测站:承担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验,负责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开展检测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抽样和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检验,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宣贯和技术培训,负责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_UuC,Pl3
%D * OO{
3、认证体系 $
MC)}l
r(9~$_(vK
国家九部委2003年发布了《关于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国家农产品认证标准。以现阶段我国业已开展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认证为基础,统一、完善相关的认证标准体系,逐步使我国农产品认证与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准和认证形式接轨。适时对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和出口验证制度。 :,)lm.}]t
无公害农产品——政府行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NFv>B>
绿色食品——企业行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K<>sOWZ'S
有机食品——中介服务——国际有机运动联盟 t%8d-+$
三者之间的比较: G+F:99A
定位 消费层面 发展 认证方式 ?R$&Xe!5
无公害农产品 解决基本安全问题 大众消费 政府推进、公益性的 产地和产品相结合 >]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