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YXq"
21.残炭 L0uN|?}
wt)t
LMEv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进行蒸发和热解,排出燃烧的气体后,所剩余的残留物叫残炭,以质量分数表示。残炭是表明润滑油中胶状物质、沥青质和多环芳烃叠合物的间接指标,也是矿物型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深浅程度的标志,润滑油中含硫、氧和氮化合物较多时,残炭就高。一般精制深的油品残炭小。对于一般的润滑油来说,残炭没有单独的使用意义,但对内燃机油和压缩机油,残炭值是影响积炭倾向的主要因素之一,油品的残炭值越高,其积炭倾向越大,在压缩机汽缸、胀圈和排气阀座上的积炭就多,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爆炸。 F!SmCE(0x
81aY*\
对于添加剂含量高的油品主要控制其基础油的残炭,而不控制成品油的残炭。 k6*2=
xK~
}hl#
e[$
残炭测定法有电炉法和康氏法两种。通常多采用后者。我国标准是GB/T268-8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此方法是将准确称出一定量的油品放入康氏残炭测定器中,加热至高温,使最里层坩埚中的试样温度达到600℃左右,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严格控制预热期、燃烧期、强热期3个阶段的加热时间及加热强度,使试样全部蒸发及分解。将排出的气体点燃,待气体燃烧完后,进行强热,使之形成残炭。最后按称出物的重量,计算出被测物的残炭值。国外测定石油产品残炭的标准主要有:美国ASTM D189和德国DIN 51551等。 D+"5R5J",
Zkxt>%20~
22.锥入度 G]5'U"c j3
PW.W.<CL
在规定的负荷、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标准园锥体以垂直方向在5秒钟内刺入润滑脂样品的深度,称为润滑脂的锥入度,单位以1/10mm表示。 5$zC,g*#
lm@<i4%$F
润滑脂是由一种(或几种)稠化剂和一种(或几种)润滑液体所组成的具有可塑性的润滑剂。锥入度是各种润滑脂常用的控制稠度的指标,是选用润滑脂的依据之一。各国润滑脂一般用锥入度对润滑脂进行分号,润滑脂的号数越小,其锥入度数值就越大,表示它的稠度越小。我国将润滑脂的稠度按锥入度范围分为9个等级。 T_I"Tsv
!@ bN
润滑脂稠度等级 L! Q&?xP
6AzH'HF
稠度号 7?cZ9^z`w
c< \:lhl
锥入度值(25℃)/(1/10mm) |4wVWJ7
%.<w8ag
000 &.Yh_
1LcQ*d
445~475 :^?ZVi59j
qTiX;e\W
00 QbpRSdxy`$
{w{|y[[d~
400~430 GQ)h Zt0
blxH`O!
0 O/l|\n
(q3(bH~T)
355~385 ' J]V"Z)
qFf'RgUtP
1 K3'`!K a*
=s1"<hH}O)
310~340 sStaTR{
* F~"4g
2 4d9iAN
[-1Nn}
265~295 In=
3#u
,M
GVn7#0x
3 56&s'
kw|bEL9!u
220~250 u|9^tHT>
E{Y0TZ+
4 uoaF(F-
#C4
175~205 9v<BO$
,a
qs 52)$
5 #qm<4]91
7Cp>i WV
130~160 3 +BPqhzf
2P@>H_JFF
6 HSp*lHU
Fov/?
:f$
85~115 G-bG}9vc]
0!_D M^3
23.滴点 aSXoYG0\
9"_qa q
将润滑脂装入滴点计的脂杯中,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加热,当从脂杯中分出并滴下第一滴液体(或流出油柱25mm)时的温度,称为润滑脂的滴点。 G\Toi98d*
+*!oZKm.
滴点是润滑脂的耐热性指标。通过测定滴点,就可测定润滑脂从不流动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的温度,因此可以用滴点大体上决定润滑脂可以有效使用的最高温度(一般使用温度要低于滴点10~30℃)。测定滴点可以大致判断润滑脂的类型和所用的稠化剂。 burEo.=
;oWh Tj`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有:GB/T4929《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T3498《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qJ#?=
ITE
_BtppQIWv
24.抗腐蚀性和防锈性(铜片腐蚀、轴承防绣性) Nd^9.6,JU
4#;rv$
{
润滑脂的抗腐蚀性和防锈性主要是控制与金属接触时不致发生锈蚀作用,反映润滑脂的保护性能。润滑脂的腐蚀性取决于游离有机酸和碱的含量,润滑脂使用中的腐蚀性,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氧化作用而生成低分子的有机酸。防锈性主要是表面活性物质防锈剂,如磺酸盐、环烷酸盐、羧酸盐及一些酯类化合物。 >OZ+k(saL
Xdq2 .:\
测定润滑脂的抗腐蚀性对润滑脂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防护”润滑脂更为重要,因为它的主要用途是防止金属配件不受腐蚀。对于“抗磨”润滑脂也必须首先考虑其是否对轴承金属具有腐蚀作用。 )8st
5#$E4k:YV
润滑脂防锈性能测定通常用GB/T 5018润滑脂防腐蚀性测定,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在潮湿状态下涂有润滑脂的锥形滚子轴承的防腐蚀性能。试验时将涂有试样的新轴承,在轻负荷推力下运转60秒钟,使润滑脂向使用情况那样分布。轴承在52±1℃,100%相对湿度下存放48小时。然后清洗并检查轴承外圈滚道的腐蚀迹象。该方法中腐蚀是指轴承外圈滚道的任何表面损坏(包括麻点、刻蚀、锈蚀等)或黑色污渍,国外测定方法ASTM D1743。 Q:>;d-D|1
OtY.s\m y
润滑脂腐蚀试验测定使用GB/T 7326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试验在规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试验铜片全部浸入润滑脂试样中,试验分甲法、乙法,试验结束后,甲法是将试验铜片与铜片腐蚀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腐蚀等级。乙法是检查试验铜片有无变色。甲法等效ASTM D4048,乙法等效JIS K2220。 s2b!Nib
~k|~Q\
25.胶体安定性(钢网分油) yY[[)
g0cCw2S
润滑脂在贮存中能避免胶体分解、防止液体润滑油从润滑脂中析出的能力,通常称为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但是,分油是润滑脂的一种特性,任何一种润滑脂都有分油现象。胶体安定性差的润滑脂容易析出润滑油,即皂油容易分离。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取决于很多因数,诸如皂—油之间的溶解度、皂的再结晶速度、体系内部的化学变化、外界压力、环境温度和胶溶剂的发挥等等。 C&zgt
:q6}
+g7Iu! cA
皂-油分离直接导致润滑脂稠度的改变和它的流失。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与其组成和加工工艺有关,润滑脂的稠化剂含量较多或润滑脂基础油粘度较大时,析出的油就较少;而润滑脂的稠化剂含量较少或润滑脂基础油粘度较小时,析出的油就较多。 %q2dpzNW
]$y"|xqR
测定润滑脂胶体安定性有好几个方法,其中SH/T 0324润滑脂钢网分油测定法是其中之一。润滑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装在60目的金属丝钢网中,在规定温度和静止的状态下,经30h后,测定经过钢网流出油的质量分数。 \EUc17
}I#;~|v~<
P,_GTs3/G
文章出自: 世科网 RTH 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