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滴定液、标准溶液管理制度 PB.@G,)
Ep|W>
目的:建立滴定液与标准溶液管理制度,保证检验数据准确无误。 $A`D p{e"
w6F4o;<PR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品分析用滴定液与标准溶液的管理。 (%rO'X
21O!CvX
责任人:QC科长、滴定液与标准溶液配制人、标化人、复标人。 4N[8LC;MH
E
EEYNu/4/
主体内容 $VvL
1 滴定液与标准溶液由专人配制、标化、复标及发放管理。 _8vq]|rC
2 滴定液与标准溶液试剂质量要求 YLVIn_\}
2.1 配制滴定液与标准液的试剂为“分析纯”化学试剂,配制前应检查封口及包装情况,应无污染、在规定的使用期内。 N?eWf +C
2.2 配制滴定液与标准液所用的水为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注射用水。 2j9Mr
2.3 用来标定滴定液浓度的基准物质应为“基准试剂”,为防止基准试剂存放后可能吸潮,配制前应干燥至恒重(应按药典规定)。 qgbp-A!2zF
3 滴定液与标准溶液的配制: C:\BvPoO
3.1 称重是决定所配标准溶液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必须按规定使用灵敏度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专用天平。 (]n^_G#-$
3.2 玻璃仪器应清洁无痕迹,所用容量玻璃仪器须经过校正,有校正合格证。如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均选用一等品(A级)。 _Qs=v0B//
3.3 严格按中国药典或者其它法定标准规定的配制方法配制,实验操作规范,符合要求。 NRe{0U}nO
3.4 滴定液的浓度标定值应与名义值一致,应为其名义值的0.95~1.05;若超出此范围,应加入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 })#6BN
3.5 配制标准溶液与滴定液须放在与溶液性质相适应的洁净瓶中,贴好状态标志。 `rzgC \
4 滴定液的标定和复标 6}ct{Q
4.1 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所需天平与玻璃仪器必须符合3.1项和3.2项的要求。 8<#X]I_eP+
4.2 滴定溶液配制后应摇匀,放置三天以上(或按各品种的要求)方可标定(有些需过滤),标定方法按中国药典或其它法定标准执行。 ?B3
4.3 滴定溶液必须由第一人进行标定,第二人进行复标。 )EZ#BF<0|
4.4 每次标定或复标应作几份平行操作,一般不得少于三份,其结果应有严格的一致性,然后采用算术平均值,结果的相对偏差均不得超过0.1%。 g)c<\%
4.5 以标定计算所得的平均值和复标计算所得的平均值为各自测得值,计算二者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否则应重新标定。 4,"%
4.6 如果标定与复标结果满足误差限度的要求,则将二者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滴定结果。 48l!P(>?y
5 滴定液的配制、标定、复标与标准溶液的配制应有完整的专用原始记录。 FJDx80J
6 复标合格的滴定液及配制好的标准溶液须贴标签,标签上写明:品名、浓度、配制日期、标化日期、标化温度、标化人、复标温度、复标日期、复标人、使用效期等。 xs y5"
7 滴定液应定期复标。滴定液的使用期限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1-3个月,超过期限不得使用。 =:OS"qD3l
8 滴定液与标准液的贮存与发放 't'~p#$,F
8.1 滴定液与标准溶液的贮存环境应与其配制标定室相同。 oh
c/{D2
8.2 贮存于一个单独的房间内或一个专用柜中,由专人负责保管发放。 [+<lm
5t
8.3 瓶口注意防尘。一般可用无毒、洁净的塑料袋捆紧,必要时注意避光保存。 #\U;,r
8.4 每日检查贮存间的温度情况并记录,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特别应注意那些稳定性差的滴定液。 7<
;87t]]
8.5 超过使用期限的保管人员不得发放,使用人员不得使用。 5xKo(XNp
8.6 所有检验用的试剂、指示液、缓冲液等,均须按规定贴上瓶签。标签上应注明名称、规格、配制日期、配制人、使用期限等。 w64 /$
8.7 应按规定 记好贮存和发放的记录。 vDl6TKXcu
附表一:滴定液使用期限 ',`GdfAsH
附表二:标准液与试剂、指示液、缓冲液等使用期限 's#"~<L^e
附件1: QC滴定液配制及标化记录
naE;f)
附件2: QC标准比色液配制及标化记录 >S/m(98
附件3: QC检验试剂配制记录 ^UTQcm
附件4: QC比色储备液配制记录 CJ0{>?
附件5: QC标准液、滴定液领用记录 LA?h +)
附件6:标准液、滴定液标定、贮存室温湿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