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mr-l6 电位隔离 电位隔离分
机械、电磁、光电和浮地几种隔离方式,其实质是人为地造成电的隔离,以阻止电路性耦合产生的
电磁干扰。
E{[>j'dwc ――技术隔离采用继电器来实现 其线圈接收信号,机械触点发送信号。机械触点分断时,由于阻抗很大,
电容很小,从而阻止了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缺点是线圈工作频率低,不适合于工作频率高的场合使用。而且存在触点通断的弹跳和干扰以及接触电阻等。
q`HK4~i, ――电磁隔离采用变压器来实现 通过变压器传递电信号,阻止了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对于交流电的场合使用较为方便,由于变压器绕组间分布电容较大,所以使用时应当与屏蔽和接地相配合。
+jj] tJ$[ ――光电隔离采用光电耦合器来实现 通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LED)的光发射和光敏半导体(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晶闸管等)的光接收来实现信号的传递。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相对比较小,因此分压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干扰电压较小,而且一般干扰源的内阻较大,它能提供的电流并不大,因此不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耦合的外壳是密封的,它不受外部光的影响。光电耦合器的隔离电阻很大(约为1012Ω),隔离电容很小(约为数pF)能阻止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只是光电耦合器的隔离阻抗随着频率的提高而降低,抗干扰效果也将降低。
/B5rWJ2AS ――浮地 浮地可使功率地(强电地)和信号地(弱电地)之间的隔离电阻很大,所以能阻止共地阻抗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
{hx=6"@ [5.2.2] 电容性耦合 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电容值与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两个导体的有效面积成正比、与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D成反比。当两个平行圆导体直径为d时,其电容C为
?n
D]p! C=πε/ln(D/d)
Gvquv\ 当一个导体对地具有电位U1,阻抗Z1,另一个导体对地具有阻抗Z2,两个导体具有相同的地电位,通过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容,在另一个导体上将产生干扰电压U2为
hu:x,;`9H U2=U1Z2/(Z1+Z2+1/jωC)
/.:&9 c 当阻抗Z1和阻抗Z2中含有电感分量时,产生的干扰电压U2有可能大于导体1对地的电位U1。
1"U.-
I@ 电容性耦合的等值电路图见图1。 在上述
分析中,两导线间的有效耦合长度应远小于信号波长(一般为1/10)时,才允许使用集中参数的等效电路来分析线间耦合,否则必须
应用电磁场理论的传输方程来分析线间耦合。
&a";jO
GB Lg+cHaA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u{|^5%) =
[`gfw TU?$yNE 电容性耦合的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是 (1).尽可能减小干扰源U1的幅值和干扰源的变化速度ω。 (2).Z1和Z2设计得尽可能大些,且Z1远大于Z2。 (3).耦合电容设计得尽可能小 ――尽量加大两个导体间的距离; ――尽量缩短两个导体的长度; ――尽量避免两个导体平行走线;
Io<L!
=> (4).屏蔽 屏蔽的目的 切断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的电力线,以免除电容性耦合的电磁干扰。
BDPF>lPf< 屏蔽的方法 采用与干扰源基准电位相连的屏蔽,采用与被干扰对象基准电位相连的屏蔽,或者上述两者都用,其效果更好。
(0zYS_mA 屏蔽的注意事项 ――要有完整的屏蔽,否则屏蔽的效果降低。 ――要用导电性能好的
材料作屏蔽,否则屏蔽的效果降低。 ――要有良好的屏蔽接地,否则屏蔽的效果降低。当导线的长度小于工作信号波长的1/20时,采用单点接地式,否则采用多点接地式。接地的长度要尽可能短。
WsR4)U/]v (5).平衡 平衡的目的 当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的基准电位是相互独立时,可以采用平衡的方法,致使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的耦合电容平衡,以免除电容性耦合的电磁干扰。
~}s0~j ~ 平衡的方法 ――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均采用绞合导线。 ――采用四芯导线,使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的导线交叉对称。 [5.2.3] 电感性耦合 任何两个回路之间存在着互感。互感值与介质的导磁率μ成正比,并与两个回路的几何尺寸有关。
eHH9#Vr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