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76阅读
  • 0回复

[谈天说地][影视评论] 致你们陈词滥调的青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oimkksu
 

发帖
1
世科币
2
威望
1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5-07
— 本帖被 从 公众专区 移动到本区(2013-05-08) —
小猪网 > 影视评论
赵薇的《致青春》打的无非就是“全民回忆”的牌,很有些敝帚自珍的意思,但这种故意为之的缅怀,几乎已经成为时下青春片的陈词滥调。这类作品,几乎都离不开宿舍、教室、舞台晚会,泡妞的手法千篇一律,从入学日到毕业典礼,以浅显的事件罗列、拼凑起来而已。我们的大学时光见证过无数校园DV的诞生,那种类型,常常是我们那时候最不齿的,而《致青春》不过是将其放大化、精致化了,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一脉相承。
  
  就像大学时代的DV作者容易“自我陶醉”,这部作品被当做严格意义的工业产品来对待的时候,它仍然沉浸在“自娱以娱人”的幻想。这种题材几乎已经被固有思维绑架了,作为编剧的李樯很努力地想要突破固有的路线,把结尾引向幻灭的情结(大部分这类题材还是趋向于阳光),但他仍然有人物出色而结构相对较差的明显缺点,《致青春》的毛病,仍然是出在剧本上,四个女生虽然在很短时间内被赋予各自明显的性格,但仍然是缺乏深度的描写,以至于她们的每场戏都拍得浅显而粗重。
  
  按罗伯特?麦基的说法,她们都缺少“人物弧光”,参考人物的前后境况,黎维娟的爱慕虚荣,郑微的无理取闹,以及阮莞女神外表下严重缺乏的自我意识,几乎都一成不变。故事的悲观倾向,让她们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却也是做了让她们所鄙视的自己,倘若电影的批判性能直指社会域的背景,找寻到这种幻灭的根源的话,那么《致青春》也许会拍成一部有叙事分量的电影,但编导的眼界,仍然停留在少女心事的层次,沦落到最无力的自我拆解,归于自私自利的勉强结论。
  
  所以我们最该问的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要被拍出来,它的意义又是什么?是青春成长的朦胧困惑,还是以日后的幻灭的心态怀缅当年的美好?固然我们当年都有些二逼精神,那些看起来很傻的举动,恰恰是我们当年经历过的的现实,但是仅仅把这些简单的罗列出来,非但无法感同身受,更沦为蹩脚的笑料——电影的前一个半小时,其实是这种种俗套的综合体,上课迟到装肚子痛,食堂打饭的冲突,楼下的痴等,开学泡学妹的规则……它秉承过往的套路,向其中植入粗浅的笑料,胖子的失身,摸胸论大小等等,几乎摧毁了电影本身的格调,既不直接,又不含蓄,便越发倾向于内地特色的粗俗猥亵。
  
  既然辛夷坞的小说质量停留在三流的网络文学,那么我们很难奢望这部电影达到厚重,就编导而言,他们很难称得上自己喜欢这个题材,在这种趣味之上,号称内地第一编剧的李樯也无力回天。关锦鹏严格意义上说也不是一个好的监制,《致青春》和他之前监制的《渺渺》一样,最致命的就是不连贯的紊乱叙事,电影的视线不断在几个主人公身上游移,最后又勉强地回到郑微的身上,连带出现的梦幻般超现实场景,暴露了赵薇作为一个导演的不自信,在写实和浪漫之间达不到自我平衡,或多或少是因为她对这段经历的不了解,过早成为明星,长期脱离校园,所谓的情结,于她来说,更像是一场幻想。
  
  正如电影把文艺青年的生活套在一群“土木工程”专业的人身上,他们说着诗情画意的句子,其实和他们本身太过脱节。而电影的推动力,并不是依靠各种心理作用的升华,而是依赖各种省力的巧合——擦枪走火的怀孕、出国留学的名额、突如其来的车祸,都让本来就极度苍白的故事更加脆弱。与之相应成趣的是电影里廉价的价值观,每一个人都无法让人喜欢,每个人的选择都无法让人认同,除了那段胡搅蛮缠的爱情,他们没有任何主动性,就和电影最后那条滔滔江河一样,无论谁都是随波逐流的一份子。
  
  赵薇不可避免是把一切轻薄化的推手,她和所有拍过校园DV的人一样,自己沉浸在自己营造出的虚渺的浪漫城堡里,任凭旁人一脸黑线。而说到底,校园青春片确实已经是最难拍出新意的类型了,它拍不好的原因大致是两种,一种是自溺,一种是媚俗,《致青春》两头全占,自然沦为俗不可耐的游戏。事实上,除了电影稍稍可赞的美术,以及主题曲之外,这部电影的成色,也仅仅就是一个拥有大投资的学生作品而已。
来源网址:http://www.xiaozhuw.com/channel.php?aid=26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