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03
- 世科币
- 107
- 威望
- 55
- 贡献值
- 301
- 银元
- 0
|
目 录 前言 mbl]>JsQD 1范围 pI
+!92Z 2规范性引用文件 ~Z/
^c,[: 3 一般要求 SD\=
m/W 4 渗透检测基本程序 89}Y5#W 5 渗透检测操作方法 wbyE;W 6 渗透显示的分类和记录 Q\
^[!| 7 质量分级 k#TYKft 8 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渗透检测 rtJl _0` 9 渗透检测报告 5y2?
f 附录A 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工艺程序示意图(规范性附录) z7.|fE)<6 附录B 用于非标准温度的检测方法(规范性附录) `+lHeLz': JB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以下六部分: I:(m aMc ——第1部分:通用要求; sGDV]~E ——第2部分:射线检测; :Br5a34q ——第3部分:超声检测; ~pk(L[G ——第4部分:磁粉检测; z@s5m
} ——第5部分:渗透检测; =M 6[URZ ——第6部分:涡流检测。 MOn,Db$ 本部分为JB 4730的第5部分:渗透检测,主要参照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Ⅴ篇SE-165《液体渗透检测的标准推荐操作方法》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 S-+"@>{HJ 与JB 473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QZAB=rR 1.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MmPU7Nl%X 2. 增加了灵敏度等级分类。 Agh`]XQ2 3. 增加了质量控制内容。 qIUfPA=/_ 4. 增加了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渗透检测;对高强钢以及裂纹敏感材料的荧光渗透检测。 6dH }]~a 5. 增加了渗透基本程序、渗透检测时机等章节。 -Lu)'+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 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TQX)?^Ft 本部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 oeSN9O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 <P ,~eX(r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 75nNh~?)\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SQE5Z HD,xY4q&N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2n><RZ/9 1 范围 ;Mm7n12z C JB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以及质量等级评定。 I jr\5FA[p 本部分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waX>0e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pu85'DV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pa!w?/bQ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 4730—1994。 4=uh
h
GB/T 5097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3X9b2RY*L/ GB/T 5616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umz;F GB/T 12604.3 无损检测术语 渗透检测 :^UFiUzrE GB/T 16673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 的测量 &`b
"a! JB/T 4730.1—20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AZg*T3:W JB/T 6064—19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 技术条件(待查) AM=z`0so JB/T 9213—1999 无损检测 渗透检查 A型对比试块 m*e{\)rd# JB/T 9216 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 }b 1cLchl 3 一般要求 fs/*V~@ 渗透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4730.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M2F4[vcb 3.1 渗透检测人员 o\vBOp?hj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boG_f@dv( 3.2 渗透检测剂 tHLrhH<w 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UA|u U5Q 3.2.1 渗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DBP9{ x$ 3.2.1.1 在每一批新的合格散装渗透剂中应取出500mL贮藏在玻璃容器中保存起来,作为校验基准。 >:lnt /N3 3.2.1.2 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各种渗透剂的相对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并应保持相对密度不变。 ;;&}5jcV 3.2.1.3 散装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是将1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入到盛有90mL无色煤油或其他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如果被校验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的颜色浓度差超过2.0%时,就应作为不合格。 tDUwy^j 3.2.1.4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进行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R:B^ 3.2.1.5 各种渗透剂用标准试块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缺陷的能力低于基准渗透剂时,应予报废。 hpU2 3.2.1.6 荧光渗透剂的荧光效率不得低于75%。试验方法按GB/T 5097— 附录A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y!xE<S&Y 3.2.2 显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7[tJ 3.2.2.1 对干式显像剂应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粉末凝聚、显著的残留荧光或性能低下时要废弃。 B5$kHM%p 3.2.2.2 湿式显像剂的浓度应保持在制造厂规定的工作浓度范围内,其比重应经常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是用比重计进行测定。 n0is\ZK 0 3.2.2.3 当使用的湿式显像剂出现混浊、变色或难以形成薄而均匀的显像层时,则应予以报废。 63A}TBC 3.2.3 渗透检测剂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要附带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kboG%Dl?9 3.2.4 对于喷罐式渗透检测剂,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 "Iix
)Ue 3.2.5 渗透检测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k!{p7*0 3.2.6 对于镍基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硫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z<5m
fAm 3.2.7 对于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C7EAq* 3.2.8 渗透检测剂的氯、硫、氟含量的测定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E6 WA}_ 取渗透检测剂试样100g,放在直径150mm的表面蒸发皿中沸水浴加热60min,进行蒸发。如蒸发后留下的残渣超过0.005g,则应分析残渣中氯、硫、氟的含量。 ^I+)o1%F 3.2.9 渗透检测剂应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同一检测工件,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检测剂。 `HBf&Z &@3H%DP}Q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