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RNAi的应用前景 1A-EP@#
J
RNAi 技术中的相关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GGu` f
(1) dsRNA 序列的选择dsRNA 主要选自已知的cDNA 的开放阅读框架(ORF) 中的基因区域。为防止mRNA 调控蛋白对RISC 与靶RNA 结合的干扰,应避免选择包括:1) 起始密码子下游或终止密码的50~100 核苷酸位置以内的区域;2) 5′或3′端的非翻译区域;3) 内含子区域。此外,序列选择时也应避开多聚鸟苷酸序列区( ≥3 个) ,因为这样容易形成四聚体结构, 抑制RNAi 作用。选择与靶mRNA 上序列互补的21~23 个核苷酸长度的片段,以AA 开头为佳,因为此法能简化dsRNA 合成过程,降低成本,而且合成的dsRNA 能更好地抵抗RNA 酶的降解。另外,尽量使dsRNA 序列中的GC含量接近50 %(45 %~55 %最佳) ,高GC 含量能明显降低基因沉默的效应。选择前可以搜索BLAST数据库,保证无其他与靶基因同源的基因存在,避免引起对其他相似基因的沉默作用。并不是所有的mRNA 均对RNAi 敏感。为确保靶基因表达的有效抑制,最好同时合成两个或以上的针对同一基因的不同靶区域的dsRNA ;而且,标记dsRNA 正义链的3′端对RNAi 现象并没有影响,现有的实验尚未发现mRNA 的二级结构对RNAi 有任何显著的影响。目前,RNAi 技术主要以哺乳动物细胞为对象研究其基因的功能。但> 30 的dsRNA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会引起干扰素样效应,导致非特异性反应。因而直接选用其下游的产物分子siRNA 来代替,达到基因研究的目的。 (=V[tI+Ngt
(2) dsRNA 的导入方法不同的生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简单生物,如单细胞生物等,可选用电穿孔的方法; 较复杂生物可选用dsRNA 微注射入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线虫也能采用肠道或假体腔注射的方法,与微注射相比,RNAi 效率上并无显著差别。还有浸泡法、工程菌喂养法、磷酸钙共沉淀法等。若使用的是化学法人工合成的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 ,还要经过退火过程,以双链的形式导入靶细胞。有人提出了以质粒或病毒为载体,通过转导或转染途径,在细胞内以DNA 为模板,利用RNA 聚合酶Ⅲ,转录为siRNA(直接形成双链或通过回文序列折叠后形成发夹结构) ,也能产生较明显的RNAi 效应。最近,又有一种新的导入方法,就是借助高压水枪的外力将构建的质粒直接自小鼠的尾静脉注入体内,观察RNAi 在活体生物模型而不是培养细胞上的基因沉默效应 ,但观察到的siRNA 的半衰期较短,而且由于使用了高压的外力,过程较复杂,限制了其在人类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而Pachuk 等则提出了肌注的方法,将针对IL-12 的siRNA 的质粒表达载体导入小鼠体内,得到的RNAi 效应更持久。 l&xD3u^G
(3) 发夹样结构的siRNA实验证明,发夹样siRNA 能延长在细胞内的作用时间。此类结构可由具有回文序列的核苷酸链形成。但通常回文结构不易获得,也可用头碰头的对称序列来代替。转录发夹样siRNA 的模板必须与载体转录启动子紧密相连,而且尽可能有最短的多聚腺苷酸尾巴,这样才能诱导高效的RNAi 效应。Paddison 等提出类似的结构也可应用于长片段dsRNA (500 左右) ,而不会引起RNA 非特异性的降解。这为检测哺乳动物细胞中经过长期发育后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wd* &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