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记录与报告 y5sH7`2+5
r)|~Rs!y,
3.1 记录 y[XD=j
XKTDBaON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5HT_B U=
IMWt!#vuY
3.1.1 记录的基本要求 9Q1%+zjjMq
"zcAYg^U
⑴ 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ltCJq
QG*hQh
⑵ 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vNw(hT5750
wG)e8,#
⑶ 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7VFg
9YI@c_1 Q
⑷ 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c?@j}=?yY
\NNA"
⑸ 检测分析的数据; ,&,%B|gT]
T)e2IXGN
⑹ 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7;p/S#P:
K ar!
⑺ 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c0leT
= -oP,$k
3.1.2 记录种类 1?QVtfwY
qK$O /g,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8(n>99VVK
B-LV/WJ_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 72%au
uB+#<F/c
⑴ 技术记录 <,DMD
o%Q9]=%!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A2ga):Pk
d1#lC*.Sg
⑵ 质量记录 5dv|NLl
c
k[uvH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b:9"nALg
C
I[A<e]uK
3.1.3 记录管理 |9i
[*]
[2Y@O7;nI
⑴ 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V!Wo4M
DQ$m@_/4w
⑵ 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Md9y:)P@Y
guCCu2OTA%
⑶ 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Zqog92
|d\1xTBLp
⑷ 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IIFLlD
lwG)&qyVd
⑸ 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vytO8m%U
QXa2qxTc
⑹ 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O#!|2qN
Wj)v,v2&
3.1.4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LqT>HXJ
lN"@5(5%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EKuLt*a/
7 > _vH]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v2~
zlkW-rRkR
⑴ 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Xe\v6gbD
J9J/3O
Q=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c:B` <
(7$BF~s:,
a)检测的方法依据; 0q]0+o*%
\zDs3Hp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dC&*6Rx
eq<!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t4hc X[
8 0o'=E}"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uZI7,t -7
uK
,W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6V
#EEb
uotW[L9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num!@2D
!DF5NAE
g)其他必要的说明。 j5]ul!
ji
\wK4bvUrX
⑵ 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46.!
|k,-]c;6
⑶ 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VVfHCy
ED>a'y$f
⑷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l"jYY3N|h
m4Ue)
⑸ 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Fop +x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