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390
- 世科币
- 882
- 威望
- 467
- 贡献值
- 22
- 银元
- 0
|
饲料原料中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 ]@21K O oQpGa>6U& 1.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原因 1.1黄曲霉毒素的来源 y+Nw>\|S 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作为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寄生曲霉在我国罕见,它是以寄生方式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蔗或葡萄的一种害虫――水蜡虫体内。在自然界,黄曲霉的生长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过程,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温度过高过低,对霉菌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在25℃~30℃下,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G6{'|CV 黄曲霉毒素耐热,加入强碱和5%次氯酸钠可完全破坏。 Lp"OXJ*es 1.2饲料中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 )c*
xKij 1.2.1环境温度和湿度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25℃~30℃是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相对湿度为80%~90%。由此可见,黄曲霉的生长繁殖与一定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在众多的饲料发生霉毒的地区来看,南方地区都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 l]D$QT3 1.2.2饲料原料水分含量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谷实类在粉碎后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则更适合黄曲霉的生长。因此,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以下。 OA6i/3 #8 1.2.3仓库和管道污染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雨,库存过多而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卫生,特别是已经粉碎的物料,由于颗粒小,容易吸收周围的水分,就很可能为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其次,颗粒饲料的生产中要注意冷却和配套风机的选择,否则易造成颗粒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出机饲料水分、温度过高而导致黄曲霉的生长。此外,还要定期清理颗粒料提升料斗或管道中形成的霉积料。 cy(w
*5Upu 1.2.4运输管理。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雨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kl~/tbf 2.黄曲霉毒素中毒及其对人畜的危害 W;R6+@I[ 2.1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理
h]~FYY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在食品/配合饲料加工过程中难以被破坏,当使用被污染的原料时,也导致食品/配合饲料被污染,造成人畜中毒。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与黄曲霉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有关。黄曲霉毒素分子中的双呋喃环结构,是产生毒素的重要结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作用是干扰信息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动物全身性伤害。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报告,黄曲霉毒素B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黄曲霉毒素-tRNA加成物能抑制tRNA与某些氨基酸的结合的活性,对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与tRNA的结合,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在翻译水平上干扰了蛋白质生物合成,影响细胞代谢。 6y
Muj<L 2.2黄曲霉毒素与动物疾病 rxol7"2l 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是指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受伤害的个体因动物种类、年龄、性别和营养状态而异。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牛奶产量和产蛋率,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黄曲霉毒素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生育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贫血等。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而且还使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M1和M2。 W\Sc ak> 2.3黄曲霉毒素与人类的健康 LzLJ6A>;R 食品卫生问题是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在食品卫生的污染因素中,生物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是最重要的污染之一,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s/J7z$NEU 黄曲霉毒素属剧毒毒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动物半数致死量仅为0.36毫克/公斤体重。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同时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其诱发肝癌能力比二甲基硝胺大75倍。 )$f?v22 人类健康受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对于这一污染的预防是非常困难的,其原因是真菌在食物或食品原料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国家卫生部门禁止使用该严重污染的粮食进行食品加工生产,并制定相关的标准监督企业执行。但对于含黄曲霉毒素浓度较低的粮食和食品无法进行控制。在发展中国家,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与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亚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呈正相关。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他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 xo @|;Z>&F 3.脱毒处理 xA:;wV 轻度污染的饲料原料经脱毒处理使毒素含量符合卫生标准后可利用。主要的脱毒方法有: RYC%;h 3.1除去法 6-?/kY 6 主要是采取挑选霉粒、加工去毒,可水洗,可浸泡,也可用吸附剂如活性炭、膨润土、沸石、硅藻土或甘露寡糖来吸附,去毒效果不错。经脱毒处理后的日粮中黄曲霉毒素不超过50毫克/公斤就可作为猪饲料。 U$a)lcJd 3.2灭活法 [.$%ti*! 常用的有三种,①加热处理法:黄曲霉毒素虽然对热稳定,但在高温下也能部分分解;②碱炼法:原理是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内酯环使之失去毒性,花生、玉米均可用此法;③石灰溶液和盐类去毒,首先用石灰乳水、纯碱水或草木灰水浸泡整粒的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2~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两小时后烘干,去毒效果可达60%~90%。
<$uDN].T4 4.防治对策 4^Ks!S>K{8 4.1注意对原料的管理 E
){ODyk 尽量选择对霉菌敏感性不强的饲料作物:收获和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磨破、压碎、鼠啃、虫咬,特别是避免玉米、花生等谷物的表皮和外壳损伤。破碎的花生易污染黄曲霉。贮藏室应避免过湿、通风不良及堆放过多过久。 eeBw\f0 4.2加强对原料的采购管理 @v/Ae_q! 原料采购是饲料企业产品质量优劣的第一关。因此,采购管理至关重要。要努力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原料知识、原料管理知识、敬业精神)。采购人员应严格按国际标准及企业标准来采购原料,对于已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原料一律不能收购,切勿低价收购不合格原料,以次充好。采购人员要对原料的营养指标、水分含量进行严格的验收。特别是水分含量问题。玉米是成品料的主要原料,玉米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成品料的水分含量。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时,一般原料的水分含量应低于12.5%,玉米、高粱、稻谷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4%以下。 \Q?#^< |